自7月20日至8月20日一個月的時間裡,國務院先后推出了放開貸款利率管制、月銷售額不超2萬元企業免征兩稅、“營改增”試點擴至全國、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寬帶中國”戰略、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等8項重要政策措施。專家指出,今年是深化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一年,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具有“長短結合”的特點,兼顧穩增長和調結構,體現出了新一屆政府 “向改革要紅利”的意圖和決心。

辛鳴: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近些年來,一些黨的基層組織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越來越淡漠了,避重就輕,明貶實褒,正話反說,把黨內生活庸俗化很有氣候。現在有種說法:批評上級怕穿小鞋,批評同級怕傷和氣,批評下級怕丟選票,自我批評怕丟面子。於是乎上級對下級和風細雨,下級對上級暖意洋洋,用中央文件的話就是“逢迎討好、相互吹捧”。結果在你好我好一團和氣中,矛盾越來越尖銳,問題越積越多,以至於積重難返。
  之所以存在這種走過場、假批評的現象,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社會六十余年來巨大的發展成果和長期的和平環境對我們出現的問題、犯的錯誤具有消化稀釋和緩解延時的功能,不像在戰爭年代一旦有錯誤當下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所以,暫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問題也不大﹔二是一些黨員干部出於私心、為了私利而明哲保身,各人自掃門前雪,我的地盤我做主,你不批評我我也不批評你。
  要想“治治病”,不先“紅紅臉”“出出汗”是不會有療效的。當年中國共產黨的整風運動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就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運動中展開了正確的而不是歪曲的、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今天我們同樣要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我們要通過整風觸動靈魂,開好民主生活會,開門搞活動。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但現在已經有不少身份是“共產黨員”但不信仰“共產主義”的失魂落魄分子,這些人在組織上入黨了但在思想上沒有甚至也不准備入黨。對於這樣的人,我們要大喝一聲:“同志,你危險了”。不在靈魂深處自我革命,就躲不過人民群眾對你的革命。

增強走中特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自信
全媒體時代反腐舉報六大機制之構建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典范
公方彬:“格瓦拉困境”與中國共產黨轉型
政策解讀:四類鐵路放開所有權經營權
  目前鐵路資金困境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資產優良,但債務負擔較重。截至去年底,鐵路已背負有息債務2.23萬億元,僅今年就需要支付利息1300億元,其中中長期負債佔比首度突破了80%。
  現金流尚可,但實現盈利較難。鐵路貨運價格已經在2012年、2013年分別上調1分/噸公裡與1.5分/噸公裡,而且今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還啟動了前所未有的貨運改革,但是年底全行業恐怕仍將以虧損告終。
  需求很旺,但新線投資較難。今年初確定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為6500億元,新線投產5200公裡以上,今年1—7月,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17.45億元,尚有近3900億元投資需在余下的5個月完成。而今年中國鐵路建設債券發行總規模僅為1500億元。特別是8月初,中國鐵路總公司確認追加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到6600億元。這無疑再次提高了融資難度。
  鐵路是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短板,路網密度和人均佔有量仍處於世界較低水平。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緩建調整后,鐵路行業有大量已完成可研報告、隨時可以開工的項目,與其他行業相比,可大大縮短前期籌備周期。
  據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介紹,中國鐵路傳統投融資模式是部省合作模式,即少量投資、大量負債、鐵道部統管、銀行借貸的投融資模式。“撤並鐵道部后,傳統投融資模式的基礎瓦解,實行投融資體制改革是中國鐵路發展的必然。”

宋曉亮:擴大財產稅征收是未來趨勢
人社部“新規”可能降低部分企業招工意願
周俊生:有條件放鬆“限購令”是尊重市場規律
熊若愚: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關鍵在於擴大內需
閔大洪:新媒體環境下官員三大素養
  勿庸置疑,近年來官員的整體形象在民眾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今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主持的《官員形象危機2012報告》發布,報告指出:“2012年,官員形象危機處於高危狀態,危機事件高發、易發,官員形象的形勢更加嚴重,社會負面影響增多。”同時,由於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官員形象的維護面臨巨大的挑戰。
  官員形象危機的產生,大多是官員不作為、胡作為和腐敗作為所致。網民利用個人網站、論壇、博客、微博客等功能,對問題官員的丑行進行爆料揭露、人肉搜索、聲討抨擊,也利用段子、漫畫、PS照片、制作視頻等多種手段對問題官員的丑行進行諷刺惡搞,使問題官員瞬間身敗名裂。2011年底開始流傳這樣一個段子:“微博時代官場十大警示:1、接受採訪不講胡話;2、開會發言不抽名煙;3、商務應酬不戴名表;4、公務活動不開名車;5、基層視察不打雨傘;6、發表大作不抄名文;7、與人約會不發微博;8、尋花問柳不寫日記;9、災難發生不露笑容;10、突發事件不當新聞發言人!”這個段子形象地概括了近年來官員受到網絡監督的典型事件。
  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是執政黨長期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成為各級政府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一個體現。官員正面形象的樹立,說到底,在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於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創立業績。具體到新的媒體環境下,官員自身素質和水平提升應該注重以下兩方面——
  一是認知與心態。目前一些官員的內心對互聯網一是怕,二是恨,常常會發泄對網絡監督和網絡反腐的不滿。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因貪腐問題曾遭到網絡輿論的質疑與譴責,他曾破口大罵。

吳建民:沒有人和,中國走不到舞台中心
中國特色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初步建立
突破西方政體類型學的當今中國政治制度
黃相懷:中國式民主在何種意義上確立
沒有底線,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就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共守“七條底線”達成共識。“七條底線”是: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中國互聯網大會的代表們經過熱烈討論也一致贊同,並向社會發出倡議,自覺抵制違背“七條底線”的行為。
  “七條底線”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雖然有人認為“七條底線”有所重復,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底線要求,但一個基本的共識是:網絡的發展不能沒有底線。為了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為了互聯網不在虛假信息、攻擊謾罵、肆意傷害中走向毀滅,為了保障公民的權利和國家的利益,必須要設定一個不能逾越的底線。沒有底線,互聯網就沒有未來。
  在互聯網上做什麼、說什麼,這是人們的自由,而不能做什麼這叫底線。底線是自由的保障,如果沒有底線的約束,人們的網絡自由就會蕩然無存。“七條底線”就是通過設定一些不能突破的,在“哪些方面絕不能突破”、“哪些事絕不能做”上形成基本的共識,從而保障人們的網絡自由,保護公民權利、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公共秩序和道德風尚免受侵害。從這個角度看,我們要對“七條底線”有一個理性的認知,不能把它僅僅當成一種“管制”方式,恰恰相反,它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高考錄取指標投放屬地傾斜是無解的難題?
《理性看 齊心辦》舉行基層講解交流
馬克思恩格斯和諧社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張劍鋒:慈禧太后為什麼想立憲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本期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