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馬克思恩格斯和諧社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耿步健
2013年08月17日10:57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馬克思恩格斯和諧社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w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構建未來和諧社會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資本主義制度歷史局限性的同時,提出了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思想。這些思想對於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歷史前提是發展社會生產力。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生產力,把它看作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沒有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就不可能最終消滅資本主義,也就不可能建設和諧社會。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隻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全部陳腐污濁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並不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生產力基礎上的,而是建立在封建落后的生產力基礎上的,當代中國要趕超資本主義就必須努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斷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鄧小平曾經指出貧窮和發展太慢都不是社會主義,目前社會的各種不和諧因素,都與落后的生產力相關。隻有擁有超過發達資本主義的社會生產力,才能趕超資本主義,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牢固的物質基礎。

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理想狀態是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自由人的聯合體”是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未來和諧社會的一個目標模式。資本主義社會之所以不和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主義制度所造成的人性的異化和不自由,在當代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努力消除造成人性異化和不自由的制度根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一個兼顧社會各方面、各階層、各利益集團利益的“命運共同體”社會,從而通過這個“命運共同體”,使每個人都能自由發展、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共同創造、共同享有社會財富。構建好現階段的“命運共同體”社會,是通向未來“自由人的聯合體”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必經階段。

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價值訴求,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構建的未來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人的全面發展進行了辯証唯物主義的論証,指出:“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全面地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明確將未來社會指認為是“一個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當代中國的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人的素質、發展人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看作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特別是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現階段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在確實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引導人民群眾積極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最終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創造堅實的條件。

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實現路徑是堅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嚴重不和諧的現實及原因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基本路徑: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逐步廢除資產階級私有制和固定化的社會分工,建立新型的社會生產關系。這些思想對於當代中國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指導價值,這就是:在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一方面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努力增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社會和諧的因素,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馬克思恩格斯構建未來和諧社會的歷史任務是“兩大和解”。恩格斯在《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提出“兩大和解”,即“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兩大和解”就是“兩大和諧”,就是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兩大矛盾的真正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人們必須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合理調節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靠消耗最小的自然資源“在最無愧於和最適合於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人與人的和諧”要求人們一方面必須著力消滅造成社會不和諧的異化勞動的根源——資本主義私有制和社會分工,使異化勞動重新變成自由勞動,另一方面必須消滅虛假的共同體,建立真實的共同體,使社會與個人不再對立。在當代中國,“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我們要切實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努力建設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朝著“美麗中國”的發展目標前進。“人與社會的和諧”要求我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局面。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關系研究——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視域”階段性成果)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