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雙軌”“延領”同步 社會政策托底——解讀“清華版”養老改革方案
2013年08月21日09:07   來源:文匯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雙軌”“延領”同步 社會政策托底——解讀“清華版”養老改革方案

“眼下,企業職工個人養老保險繳費8%,到底屬於稅、費還是儲蓄?”日前,由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領銜起草的“清華版”養老改革方案向社會公布,引起廣泛關注。

在接受本報記者 專訪時,楊燕綏強調,“清華版”方案從長計議,提出以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二元結構“並軌”思路,“並軌”與“延領(延遲領取養老金)”同步進行,輔以社會政策托底。

國民基礎、個人儲蓄二元養老金結構

通俗地說,給自己存點、老了以后跟年輕人要點(年輕人交稅,由政府轉移支付),即老齡社會的養老金結構。時下,公眾有關養老金“雙軌制”的熱議,普遍集中於機關事業單位作為公共部門與企業職工領域養老金“雙軌”,這也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試圖回應的焦點。“‘清華版’改革方案旨在徹底解決‘雙軌制’問題。”楊燕綏說。

楊燕綏認為,目前把企業職工退休金部分向機關事業單位高的部分靠攏的“提低就高”思路,從長期財務狀況看,不具可持續性﹔為此,此次公布的改革方案擬建立全覆蓋的城鄉統一、分步實施的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二元結構。“國民基礎養老金理論上稱為公共品,由政府擔保提供。既為公共品,就不應有太多差異。而個人賬戶根據就業年限、單位繳費、自己繳費、投資收益等因素形成的差異是公平的。”

“簡言之,‘大整合’即國民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結合——基礎養老金到60歲領取,往后漸漸提到65歲,個人賬戶16歲始存。”楊燕綏說,儲蓄依據的是時間長收益多、時間短收益少。她估計,每個人創造一個越來越大的個人賬戶,這個賬戶如有30年,再按全國社保理事會年化收益率8%計算,大部分人或可擁有百萬元養老金改善生活。

領取養老金與退休年齡不宜捆綁

“清華版”養老改革方案甫一發布,“延遲退休”就成為公眾討論焦點。楊燕綏回應,“事實上,方案並未涉及退休制度——65歲是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由於國內採取‘一刀切’政策,把退休(退出勞動力市場)年齡和領取養老金年齡捆綁在一起,而依據國際經驗,這兩者的時間點理應分開。”

楊燕綏表示,平均壽命75歲條件下,平均預期余壽約15年,領取養老金年齡應為60歲。中國約在2030年人均壽命達80歲,領取養老金年齡應在65歲。

具體計劃和實施步驟為: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推遲2年。以此類推,至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自2020年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和居民推遲6個月領取養老金,以此類推,至2030年實現男性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艱苦崗位男女職工可提前10年領取養老金。楊燕綏說,人們體質和知識結構不同,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可彈性化。

她強調,這是一個政策目標,執行過程中應對困難群體有托底的政策保障。(王樂)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