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熊若愚: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關鍵在於擴大內需
2013年08月21日08:34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關鍵在於擴大內需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實現7.6%的增長,主要指標處於年度預期的合理區間。但經濟環境更加錯綜復雜,有利條件與不利因素並存,經濟既有增長動力,也有下行壓力。突出的矛盾在於:在物質產品領域,部分產品產能過剩造成供過於求﹔在服務領域,則存在明顯的供不應求現象。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有效需求挖掘出來,在穩增長中調結構,通過調結構來促發展。

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現金收入,著力擴大生活消費品需求。治理產能過剩不能隻做壓縮產能的減法,更要做提高支付能力的加法。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吃飽穿暖則是基礎中的基礎。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大多數人已經實現溫飽,但相當一部分群眾生活還不寬裕,擴大消費品需求還有較大潛力。一是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讓人民群眾吃有尊嚴、穿有體面、用得舒心。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並建立與物價挂鉤的增長機制,讓全體老年人過上依靠養老金能夠獨立生存的日子。將所有失去勞動能力的人納入城鄉低保范圍,並逐步提高低保標准。健全完善兒童福利制度,將所有失去依靠兒童納入社會保障范圍。二是鼓勵以舊換新,促進日用品消費。在低收入家庭中,很多家電在超期使用,耗電多且不安全。需要研究出台綜合性的鼓勵消費政策,引導群眾改善生活條件。三是改革分配機制,提高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壯大中等收入群體。降低物流成本,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拉動中低收入群體消費需求。

實施積極的住房政策,著力擴大住房需求。住有所居是中國人最古老的夢想和最現實的需求。房地產調控的目的不在於降房價而在於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房地產業將在較長時間內仍然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一是讓無房戶住有所居。在生產力聚集區同步安排住房用地,在就業聚集區建設保障房,允許無房戶以建筑成本價購買一套就業地保障房,對連建筑成本價也支付不起的特困戶則給予保障房長期租住權。二是鼓勵有房戶改善居住條件。加大棚戶區、老舊城區住房改造力度,以稅費減免和貸款利率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住房沒有達到國家平均水平的居民購買商品房。三是放開對別墅等高端房地產的限制,鼓勵開發淺山別墅,引導先富群體承包荒山荒溝,改善生態環境,創造宜居生活。四是強化房地產調控政策。在鼓勵人民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對人均住房面積超過平均水平兩倍的房產所有人,按面積征收累進的房產稅,限制高收入群體對住房的過度消費。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著力擴大交通需求。在衣食住行四項基本需求中,交通需求的滿足程度最低。春運期間的一票難求就是例証。滿足交通需求,一方面要允許農民及其后代進城,減少出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子孫后代積累財富。一是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向在城市就業的農村生源大學生、農民工開放城市戶口,將扶貧開發和移民進城結合起來,逐步將生態修復區的農民整體搬遷到城鎮或適宜耕作的地區,提高宜居地區的人口密度,攤薄機場、地鐵、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成本。二是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交通基礎設施是少數能夠實現人類代際傳承的建設工程,能夠為本代人養老創造條件。逐步實現相鄰省會城市通高鐵和飛機、相鄰縣市通火車、相鄰村鎮通公交,滿足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三是降低收費公路的比例,減少附加在汽油上的稅費,提高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引導和鼓勵人們更加安全便捷地出行。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力擴大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多樣化需求。由於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物質產品已極大豐富,隻要有支付能力就能滿足需求,但在服務領域卻存在嚴重短缺現象,醫院、養老院、銀行、優質學校等等,都供不應求。發展現代服務業最要緊的是解放思想,讓民間資本進入事業領域,實現產業化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大對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領域的投入,推進事業單位的管辦分離,促進事業單位之間的適度良性競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二是發展高端服務產業。如開放家庭包場式戲劇、音樂會,提供私家農場、花園、管家、保姆、安保等服務,允許建設並使用專屬碼頭、機場,開放郵輪、專機服務,等等。三是擴大高端消費品進口規模。長期以來,我國採取用消費品換技術和機器的出口戰略,造成了貿易不平衡,累積的外匯存款過多,等於用資源和勞動換回債權,需要改變思路,擴大消費品進口,讓國人不出國門就能買到全球最好的商品。

拓寬民間投資渠道,著力擴大投資需求。由於投資渠道狹窄,我國儲蓄余額突破了100萬億元大關。拓寬投資渠道,促進投資便利化,是擴大國內投資需求的首要選擇。一是實施“放水養魚”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減免小微企業稅費,鼓勵大學生、回鄉農民工投資創業,將有限的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領域。二是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科研、教育、文化、衛生、慈善、養老、殯葬等事業領域,成立慈善基金會,建立電影院線、劇場、博物館,開辦養老院、網站、出版社等,創造新的投資熱點。三是深化証券發行制度改革,創造穩定繁榮的股票市場,引導股民長期投資穩健成長的公司,分享財產性收入。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