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赵锡军:不单纯考核GDP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详细
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到现在,多年间形成了以经济增长速度为考核指标的思维。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都按照这个思路做,考核干部看做出了多少GDP,经济排名怎么样,认为只要把GDP做大了、增长速度做快,就完全合格了,造就了很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我们说,“经济增长”这个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主要工作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这个目标怎样实现,经济增长责任怎样分担,都需要我们重新加以认识。今后将更加注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情,市场将决定GDP的增长,政府的主要责任是为市场运行提供好的投资环境,好的制度,好的监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齐建国:减少地方GDP的水分,导向很重要>>详细
“减少地方GDP的水分,导向很重要。除了统一核算地方GDP数据外,转变政府职能和政绩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是治本之策。”齐建国说。齐建国认为,如果干部的提拔主要看GDP数据,就会形成虚报GDP的动力。如果干部的升迁和任用不仅看当地经济增长快慢,还要看老百姓的反映好坏,看环境指标如何,看政府债务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就会消除GDP造假的内在原因。“政府的目标不是推动经济增长,而是管理好社会,弥补市场的失灵。”齐建国说,“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绩观的改变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一切都寄望于改革。”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
罗国三: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确实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有很大关系
>>详细
国家一再强调,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专家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须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相结合。要从根本上让地方政府摆脱GDP挂帅情结,就要把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关于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罗国三说。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白景明:纠正GDP崇拜 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详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充分显示高层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专家认为,须警惕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债务膨胀。防控债务风险须多管齐下,就其根本而言,纠正以GDP增速为导向的政绩观是关键。白景明指出,“通过控制债务这种倒逼机制来约束为追求发展不计成本的GDP导向,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债务管理,使城镇化有序推进,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而不是大干快上,一哄而起。”
媒体:坚决破除“以GDP论英雄”的迷思
>>详细
遗憾的是,“GDP至上”的增长主义理念在我国盛行多年之后,现在已然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错误地理解成“以GDP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狭隘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以GDP排名次、论英雄,把追求GDP增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几乎所有政策规划、制度设计、工作安排都是围绕如何提高GDP增长率,认为只要GDP增长了,一切矛盾问题都会自动得到解决。这种以GDP增长率为目标的单一化经济增长模式在推动短期内经济高位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多次指出,要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地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比高低,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要坚决纠正单纯以GDP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让真正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福祉的干部得其位、行其政,实现从以GDP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转变,从追求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本期编辑: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