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
王一鸣:改革下一步很重要的是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详细
改革下一步很重要的是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商品和服务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但是我们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的市场化,例如土地、资金、劳动力。首先是土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目前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不能上市交易,现在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要推进土地的流转,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这样要素才能流动起来,就可以规模化经营,这样才能向现代农业发展,所以不流转很难优化配置。
要素里面还包括推进社会公平的改革。现在我们说要创造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的制度环境。这种公平的改革当然也包括经济领域。我们未来越来越需要创新,一定要有公平的环境,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胡敏:赋予市场以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权>>详细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我们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政府调控下的商品经济体系,上世纪80年代末推动价格闯关,逐步打破了生产资料的价格双轨制;再到九十年代我们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活力得以充分释放。因为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逐步能由市场来定价,我们得到的就是产品的更加丰富和生产的更多效率。
在改革开放的推进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门进一步打开,我国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广泛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并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邓郁松: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需四步走>>详细
目前,我国对绝大多数资源性行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只有少数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就需要放宽市场准入,形成与资源性产品特征相适应的市场结构。
从现有实际情况来看,要重点推进油气行业的市场准入。在勘探开发领域,在明确资金投入、环保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基础上,适当放宽边际油田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限制,准许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其他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市场。在石油炼制和批发零售环节,重点是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
《经济日报》:突破“最后壁垒”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详细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平稳运行,天然气价格调整稳步实施,核电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一步规范……,今年以来,我国价格领域改革动作连连,剑指资源性产品的意图十分清晰。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大多数资源性产品的人均拥有量长期低于甚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价格更是低于国际一般水平,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导致一些地方、行业、企业在发展资源型产业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因素,生产方式相对粗放。普通居民也很难始终保持合理消费资源能源,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此外,政府未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或不合理消费行为适当课税,影响了国家对环保事业的投入。
新华网: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详细
今年以来,我国不失时机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电力、水资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这些改革为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新一届政府就任后出台的首个重要经济改革举措,今年3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承诺“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严格按照规定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这一方向,深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应是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的题中之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变化不仅影响其行业本身,也会对诸多相关行业、居民生活及宏观经济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这一领域的改革力度有多大,影响会如何?值得我们继续观察。
【本期编辑: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