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纠正GDP崇拜 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

2013年12月20日14:27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纠正GDP崇拜 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充分显示高层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专家认为,须警惕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债务膨胀。防控债务风险须多管齐下,就其根本而言,纠正以GDP增速为导向的政绩观是关键。

防控地方债风险成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之一。

“工作会议将地方债务风险的控制和化解作为明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凸显了高层对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视,希望理顺地方债务,予以规范发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说。

上一轮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此后进行的抽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比2010年增长了12.94%。今年8月审计署开始新一轮全面审计摸底,目前尚未公布数据。但种种迹象显示,部分地区债务增长较快,并积累了一定的债务风险。

“地方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对其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风险须保持警惕,尤其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的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宏观调控讲究前瞻性,着力防范和化解其中蕴含的可能风险,十分必要。”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不正确政绩导向助长地方债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们对软约束实体的看法,主要聚焦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所谓软约束就是借了钱没想还,或者说借钱是我的事,还钱是后面人的事。

专家认为,除了财税体制本身需要加以改革,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助长了地方债务风险。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的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这可谓地方债务规模快速增长的根源。

“地方债的积累,与过去的政绩导向有很大关系。通过大举借债搞项目,提升政绩,但对以后怎么还债考虑不多,风险约束比较小。”宗良说。

白景明认为,下一步城镇化背景下,政绩导向如果不加以改变,地方债务如果进一步扩张,风险会越来越大。

对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会议同时提出,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纠正GDP崇拜 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

宗良认为,会议提出“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举债程序”、“加强教育与考核”等措施,从机制上约束地方政府盲目融资的冲动。通过把债务筹集与相关人员责任有机联系,可摆脱以往借完债就走人,有人借、无人还的困境,从源头上遏制地方政府筹集债务的冲动,减轻债务的快速增长。

“通过控制债务这种倒逼机制来约束为追求发展不计成本的GDP导向,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通过债务管理,使城镇化有序推进,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而不是大干快上,一哄而起。”白景明说。

地方债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效应,其中之一是与银行的关联,地方债出现风险将会极大地波及银行业。对此,银监会明确表示,2014年银行业将进一步健全对地方政府贷款的风险识别、评级与管理机制,确保平台贷款余额不增,结构优化,还款来源落实。

破解地方债务风险,除了改革财税体制之外,必须真正扭转政绩考核模式,消除地方政府的GDP崇拜,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并通过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确保其实现。

实现不带“后遗症”的发展速度,离不开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中组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不能只把GDP和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正是对GDP崇拜的有效纠正,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冲动,从根上防控债务风险。(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李延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