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

热点聚焦:“GDP竞赛”是产能过剩病根子

化解应牵住环保牛鼻子 考核官员需加入绿元素

人民网记者 罗兰

2014年01月04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一大顽症,其中地方政府搞“GDP竞赛”而大上项目是造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前,国家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六成原本由中央核准的项目改由地方核准或备案,但对一些产能过剩的项目,中央继续保留核准权。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说:“这些按说也应该考虑取消下放,但是为了跟当前国务院关于化解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矛盾的政策要求相配合,我们暂时做了保留。”

  1 对结构调整形成压力

  中央在下放大量项目审批权的同时,针对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又显得异常谨慎。

  “对于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政策要求是很明确的,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这五大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相关部门也不能为这些项目办理规划选址、土地供应、环评审批、节能评估审查等手续,特别要求金融机构也不能提供贷款。”罗国三说。

  当前,产能过剩情况严重,无论是传统产业如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还是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光伏电池、风电设备产能,都存在这一问题。

  据统计,我国电解铝产能从2003年的554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1250万吨。而在2009年政府宣布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后,当年电解铝产能依然出现25%以上的增长,到2012年产能更是超过2700万吨;太阳能光伏电池,中国的产能已占全球的60%。

  产能过剩的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财政收入下降、金融风险累积。以钢铁行业为例,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其监测的80余家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全年累计亏损企业23户,亏损面28.75%,亏损企业亏损额达289.24亿元。

  “产能过剩项目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当然,这些项目如果没有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就很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罗国三指出。

  2 淘汰落后产能动力不足

  事实上,国家一直致力于化解产能过剩,采用的策略是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审批项目时,为出政绩,为提高GDP,将“控制”和“调整”的方针抛在脑后,违规增加过剩产能项目。

  罗国三分析,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或者说这个矛盾的产生,确实与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有很大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林表示,地方政府为了搞GDP推项目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中国经济要真正破局应该推动市场化。

  据一位电解铝企业的负责人透露,目前电解铝行业从供给看,本应减少产量,防止市场无序扩张,但由于这些产业投资大、产值大,考虑到对地方GDP的贡献,这些工厂很难关门。而一些大的电解铝工厂如果停产,直接影响的是上万工人面临失业,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就采取了谨慎处理的态度。

  有专家指出,经济发展是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标准,所以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不足,相反,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无形中扩大产能过剩的行为却很普遍。

  3 从根本上摆脱GDP情结

  国家一再强调,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专家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必须与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相结合。要从根本上让地方政府摆脱GDP挂帅情结,就要把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体系。

  “关于这个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罗国三说。

  周林表示,中国经济要真正破局,应该更加推动市场化进程,产能过剩很大的问题不是市场,是资源错配造成的问题。GDP增速可以慢下来,延续了20年8%的增速,没有这个必要,过快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很多的问题。

  还有专家建议,化解过剩产能,政府只要牵住环保这个“牛鼻子”,对所有企业严格执行统一的环保标准,淘汰哪个企业交给市场就可以了。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有优势的企业自然会留下,落后企业自然被淘汰。

(责编:李源、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