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近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改革促进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有了这样的提法,只是,在不同阶段注定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点。那么,什么才是当今的“改革促进派”?重用改革促进派有何重大意义?
王金柱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原理室主任
王金柱:总书记强调重用“改革促进派”有深意   用人导向是一个风向标,也是一面旗帜。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不仅决定着干部作风和干部队伍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党的作风、党的形象、党的团结和党的力量,更深一层还会影响着民心向背和事业成败。面对进入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科学地选人用人,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尤其要选任那些能够正确把握改革大局、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的“改革促进派”担当重任,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才能为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全文】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

杨凤城:改革促进派始终是中国改革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详细

  纵观中国改革三十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到,改革促进派始终是中国改革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何为改革促进派?概言之就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者,这是改革促进派的核心特质。当然,在改革的不同阶段,他们又各具时代风貌和历史性特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积极推进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方位系统改革蓝图的干部就是当今的改革促进派,自觉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思想,正确把握改革大局,从改革大局出发看待利益关系调整,只要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便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的干部,就是当今的改革促进派。
新华通讯社副社长

慎海雄:抓住了领导干部“关键的少数”就抓住了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详细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鲜明的用人导向,一石激起千层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要避免“快活三里”现象,正确把握改革大局、扎实推进深化改革,一往无前地攀下“十八盘”,就必须起用一大批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敢挑百斤担的“挑山工”。领导干部就应该是这样的“挑山工”。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就抓住了推动改革发展的核心力量。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正是扭住了“用人导向”这个牛鼻子,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组织动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燕继荣: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促进派尽早入轨>>详细

  中国改革促进派的人群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他们的改革期盼转化为对改革政策的理解、支持和尽心尽力的行动。为此,需要坚持的原则是:第一,要释放足够的、透明的改革信息,让民众尽可能清楚地了解改革之风刮向何处;第二,要尽可能减少改革理念和政策的不一致、碎片化,保持改革方案的整体性和时段性的统一;第三,要消除民众的疑虑,让改革具有以民为本(而非以官为本)的倾向性,避免空喊宏观层面的口号,注重微观层面的操作性和不同民众真切的“获得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储建国:反腐念好两个紧箍咒,让更多官员争做改革促进派>>详细

  随着党和国家相对独立的反腐体制的形成,反腐的直接成本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反腐的体制性效率来克服。反腐的间接成本问题处理起来困难一些,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配套措施来解决。现在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反腐之外的努力来减轻官员改革不积极的问题。2011年武汉市兴起的“治庸问责”通过对不作为官员的问责实现党政队伍的新陈代谢,其经验值得借鉴。“不沾锅”、“能做事”的双向要求比较容易在年轻一代官员身上实现。这两个紧箍咒要同时念起来,让更多地官员干干净净而又甩开膀子地投入到改革事业当中,做改革的促进派。

媒体:应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详细

  改革促进派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广大干部开始反思,是否可以用这一新的衡量标准来完善考核干部体系。在回答是否认同“明确把‘促进改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这一问题时,有逾九成(91.3%)受访者认为,应该切实地将“促进改革”这一项指标融入到考核干部的体系之中。完善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才能让改革派干部思长远改革、谋全面发展。只有让更多的“能人”以合理的机制加入到中国改革的事业之中,干部的贤能与胆略方能充分地激活,中国的改革才会朝更全面、更彻底的方向推进。

媒体:专家学者要当上改革促进派,应支持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详细

  专家学者不能代替政府来进行改革,但是他们可以促进改革。专家学者在改革中主要有四个作用:一是探讨理论基础,改革需要有理论做支持;二是评介国外经验;三是完善政策框架,因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往往考虑不那么周到;四是分析实施难点。专家学者应该从这四个方面支持政府的工作,支持改革,而不是单纯地批评和指责政府。当然批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能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的话,恐怕作用就不够大了。

时代呼唤“改革促进派”  时代呼唤改革者焕发猛将一般的激情,既要敢闯敢拼,攻坚克难,又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结合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汲取助推改革的“全民智慧”,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利益上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在行动上共力亲为、善做善成。(网友“山风大石”)【详细】
增强三种意识 争当改革促进派  当好改革促进派,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努力增强三种意识:一是改革创新意识;二是实干意识;三是廉洁意识。明确用人标准,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 的这三种意识,壮大改革生力军,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正是落实改革、推进改革,让改革成为机制惯性的应有之义。(网友“我执故我在”)【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很多学者为改革促进派下了定义,综合来讲,改革促进派是拥有明确的改革方向与坚定的改革信念,有足够能力将改革付诸于行动的人才。改革促进派干部衡量标准很清晰:要能够打破旧的格局、清正廉洁、会用人敢用人并且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用人导向是一个风向标,也是一面旗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表明的中央进入改革深水区的决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重用改革促进派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才能为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本期编辑:万鹏 王翠(实习生)】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