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调查:争当“改革促进派”,干部有哪些顾虑?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2015年06月19日10:25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调查:争当“改革促进派”,干部有哪些顾虑?

  调查起因:5月5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这次会议除了按惯例审议通过了一些改革方案外,还特别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那么,“改革促进派”有何特征?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哪?如何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围绕这些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5年6月5日至6月15日

  调查样本:8243份(网络问卷5864份,纸质问卷2379份)

  调查方式:在人民论坛网、网易等多家网站推出网络调查问卷;通过人民论坛理论调研点在北京、山东、江苏、江西、河南等地随机发放纸质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9份。

  一、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在干部群体中的比重相对较低

  71.1%的受访者认为不到40%

  在“据您的接触和了解,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所占比例大致为多少”的问题调查中,71.1%的受访者认为在40%以下,认为在40%-80%的受访者占26.3% ,认为在80%以上的仅占2.6%。由此可见,受访者普遍认为当下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在干部群体中的比重相对较低。

  在调查过程中,有受访干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吹响,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做事的热情高涨,但从严治吏高压反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有些干部顾虑太多不敢干了”。也有受访的普通公众表示,“平时同干部接触得并不深入,只能通过具体的事项完成情况、改革的实际效果来判断目前想改革的干部所占的比例。从改革效果来看,虽然户籍改革、教育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都有所推进,干部队伍的整体态度、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等难题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这说明干部对改革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领导干部对待改革的态度是影响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改革实效的取得需要更多的党员干部勇于开拓,有所作为。

  在“您最为反感的干部类型”的问题调查中,所列举的选项有改革“摇头派”、改革“梗阻派”、改革“观潮派”、改革“促退派”和改革“图利派”等,受访的普通公众最反感的是改革“图利派”,占比55.3%。其次是改革“梗阻派”,占比21.1%,排名第三位的是改革“促退派”。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以改革为幌子,勾结各方力量为自己谋私利的改革“图利派”成为公众最为痛恨的行为。某些干部借改革之名,谋私利之实,成为破坏改革的蠹虫。同时,也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改革、拖拉推等、畏难而退的现象,公众对这种干部也较为反感。有受访者表示,“某些领导干部虽然没有公开抵制改革,但在其位不谋其政,‘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这是阻碍改革进程的毒瘤”。面对新一轮的改革大潮,需要领导干部有强烈的改革激情和改革紧迫感,拖拉推等的改革状态要不得,需要大批勇于担当的改革奋楫者,在历史给予的重大改革机遇面前,要以担当和责任意识推进改革。

  二、难当“改革促进派”的十个理由

  62.6% 的受访者认为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枪打出头鸟’,‘能官’不一定有好下场”

  在采访调查数十位普通干部的基础上,对梳理出“争当一名改革促进派,难在哪”的十个缘由展开调查。62.6%的受访者认为争当改革促进派难在“‘枪打出头鸟’,‘能官’不一定有好下场”;52.6%的受访者选择“‘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如少干少出错”;选择“‘好好先生’和稀泥,何必改革得罪人”的占48.4%;“‘看的是圈子,认的是门路’,干事的不如跑门路的”占38.4%;“‘众人慵懒散,何须我独行’,官场不搞‘另类’”占37.0%;34.7% 的受访者选择了“‘别动了我的奶酪’,改革对我没好处”;25.6%的受访者选择“‘腐木不可以为柱’,对改革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下手”;选择“‘稳定压倒一切’,维稳心切,顾不上谈改革”的占19.8%;选择“‘GDP’挂帅不变,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对改革阳奉阴违”的占10.5%。调查结果显示,“‘枪打出头鸟’,‘能官’不一定有好下场”位居首位。这反映出大多数官员的顾虑所在。缘何干部不愿做“改革出头鸟”呢?梳理受访者意见,有如下几类意见值得关注:

  一,“改革出头鸟”不好当。一位基层干部谈到,“改革利益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一旦出现群体性事件,处理不当就会受到行政问责,搞不好连乌纱帽也没了”。

  二,改革难度加大。有专家指出,“改革初期,改革可以为地方政府‘造血’,地方政府通过改革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地区财政收入,但当前的有些改革却需要政府‘输血’,需要政府投入资金。仅以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为例,要形成覆盖农村的完善的医疗保障网络,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少地方政府限于财力不足,而改革动力不足”。

  三,对改革仍有疑虑。调查中,很多基层干部表示,改革促进派的倡导会不会沦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政治口号,“改革促进派”干部是否真的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同,这是他们的顾虑所在。有专家表示,“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改革的实践在稳步推进,但在改革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改革派干部发展的政治生态环境尚未形成,缺乏对于改革派干部的选拔、任用、鼓励等一系列的保障机制”。

  就是否认同“改革型干部应该被重用,而不是被‘中枪’,更不应该成为改革的祭品”这一观点的调查数据来看,88.7%受访者的态度趋向于肯定(非常认同、认同的受访者分别为62.6%、26.1%)。这些干部的疑虑代表了社会上部分群体对改革促进派干部的基本态度和评价。可见,对于改革型干部,不仅应该关注如何通过选人用人制度来发挥他们的效用、保障他们的权益,还应该明确他们未来的命运归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