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十八大以来,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党在反腐行动中“拍苍蝇”和“打老虎”并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腐败往往具有“窝案”的特点,这与“一把手”腐败的特点密切相关。所谓“一把手”,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党委或行政最高领导,其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会明显地影响单位的风气和精神面貌。四中全会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制度反腐的力度?
任建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
任建明:用“分权”破解“一把手”腐败难题   理论界、实务界对于“一把手”腐败如何治理的讨论已经相当多了,大部分对策建议不外乎是主张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我认为有一些对策建议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例如,实行领导班子决策的“票决制”。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就规定,可在地市以下部分干部任命决定中采用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这种“票决制”决策方式将有效分解“一把手”手中的权力,破除“一把手”权力过于绝对的现象。但是,试图通过这类办法来全面、有效监督“一把手”,似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个人建议:破解“一把手”腐败监督难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让“一把手”消失,换句话说,只要事实上存在“一把手”,就不可能出现有效监督“一把手”的对策。【全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副院长

聂辉华:治理“一把手”腐败,核心在限权>>详细

  我们认为,限制权力比监督权力更为根本,理由有两点。首先,监督的成本比限权更高。尽管党纪国法强调了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但是在实践中落实难度较大。所谓“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按照现行制度安排,“一把手”主持全面工作,副手、同级纪委以及下级工作人员很难监督和制约“一把手”。本来设计挺好的“民主集中制”,在领导班子决策时,往往变成“民主”太少,而“集中”过多。相对而言,限制权力的成本更低。一旦确定了官员的管理权限,官员越权即违规,这比“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成本更低。其次,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讲,限制权力比监督权力更容易证实。因为政府工作具有保密性和非市场性,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监督者难以观察被监督者的具体行为,也难以判断被监督者不当行为的量化结果。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辛鸣:构建防止“老虎”再出现的体制机制>>详细

  这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社会反腐败的力度很大,成效也是很大的,而且有很多“大老虎”被纷纷打下马了。我们应该对取得这样的成果表示高兴。但是,能不能在打“老虎”的同时,能不能让“老虎”不再出现和不再发生,这就要涉及到我们要构建一整套防止让“老虎”再出现的体制机制。这个体制机制,说到底,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建立的惩防体系。所谓惩防体系,通过惩,不敢出现腐败,解决你不敢腐败,如果你腐败,伸手必捉。现在来看,民众对于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机制体制预期比较大,这可能跟我们这些年来腐败欠帐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多一些有关。当我们形成这么一种零容忍的反腐败机制的时候,就相信不会有多少人再敢去伸这个手了,这样就增加了不敢腐的惩处机制,这个惩处机制必须是雷霆万钧的,必须是毫不留情的,必须是有一个腐败分子就抓一个腐败分子,既不能容忍,更不能姑息。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何虎生:高压反腐下,对党更有信心>>详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十八大以来,已有近50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其中包括前政治局常委,以及军队高层。这场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国,“‘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风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担当。反腐是一场民心保卫战,所以,在反腐既治标又治本的同时,也要注意树立对党员队伍的基本信心,特别是党对自身队伍的信心。反腐本身便是我党对党员队伍有信心的表现。王岐山同志曾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反腐的出发点不是对党员队伍的不信任,相反,倘若不是植根于对党员队伍的信任,零容忍、铁腕的反腐便难以展开。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

施雪华:下一阶段反腐三“要”>>详细

  在腐败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向前发展最大障碍的情况下,用轰轰烈烈的运动式反腐去清除这一障碍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应急管理政策和措施。这一举措已经取得了决定性重大成就,大老虎、小苍蝇抓出一大堆,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衷心拥护,贪官污吏闻风丧胆、寝食难安,党和政府及其领导人的威信和能力得到全面验证和极大提升。从现在到党的十九大乃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还要不要反腐?如何反腐?这两个问题成为国内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以及国际上共同关心的主题。首先要要注意范围内容的调整。从浅层反腐扩展到深层反腐。过去反腐主要侧重日常生活中浅层次的腐败问题,如,吃喝玩乐、开后门行方便、公车私用、行贿受贿等。以后反腐除了继续反对常见的腐败问题外,对一些深层腐败,如,制度规范的特权、分配不合理、领导干部企业拿暗股、离岸公司洗钱等也要进行大力治理。

《国家治理》周刊:3位基层领导干部恳谈“权力观”>>详细

  “一把手”腐败,在党员干部群体中成了一个敏感词,本刊记者在采访中遭遇尴尬——联系采访的十几位党政机关干部,要么直接婉拒、要么三缄其口、要么闪烁其辞,这种“说不得”与现在网络流行的“你懂得”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何“一把手”腐败的话题会成为官员们戒备的对象呢?在普通党员干部心中,究竟是怎样认识“一把手”腐败的?“一把手”的权力该如何导正?又该如何限制?幸而,经过一番周折之下,我们最终成功访到3位地方领导干部,以他们的切身感受,谈一谈对于治理“一把手”腐败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青年报:中央巡视组如何揪出“一把手腐败”>>详细

  “一直以来,以省为单位,发现并惩治‘一把手’腐败是中央巡视组的主要工作。”这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的感受,“对于地方上的‘一把手’,下级和当地百姓很难接触、发现并举报问题,等到问题暴露时,往往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有了巡视组的明察暗访后,一些问题可以提前被发现。”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同级政府、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是中央巡视组的主要观察对象。的确,过去10年间,程维高、陈良宇等多名高官腐败案发,都与中央巡视组的出现密不可分。

抓严“一把手”  监督并打击一把手的贪腐已成为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和重点,对一把手的监督已成为反腐斗争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尽管党中央及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诸多规定和政策,但仍需要深入研究一把手监督制约规律。(网友“祖言菁”)【详细】
贪腐“一把手”的七个特征  一把手是绝对真理,二把手是相对真理,三四五把手服从真理。体制因素决定了一把手较容易演变为腐败分子。笔者承担的研究课题,曾对一把手的贪腐现象做了归纳和概括,具体提炼为几个“一”,以便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网友“清平盛世”)【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反腐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老虎苍蝇一起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反腐工作,一批大老虎纷纷落马,并且拨出萝卜带出泥。乘深化反腐斗争的大势,我们要认真回顾我们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深入总结近期反腐败的新鲜经验,使真正建立起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真正长效管用,成为腐败永远不能逾越的铜墙铁壁。
                                                                 【本期编辑:万鹏 实习生 高健哲】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