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丁纯:习主席讲话明确回应了“国强必霸”外界疑虑
>>详细
习主席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对维护我国核心利益、重大关切以及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和态度,相对目前存在的力图围堵遏制中国和制造周边摩擦的繁杂情形,讲话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讲话对目前存在的主权上以一己私利非法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在安全上以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热衷于使用武力、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解决纷争、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在文化上实行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的一些国家的行为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可谓义正辞严,主持了国际公义,显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底气。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安全外交研究室主任
张洁:坚持“五项原则”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郑重承诺
>>详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特色外交的历史成果。坚持五项原则, 是中国的一种自我规范,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以和平方式实现崛起的郑重承诺。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在全球经济板块中的作用与地位迅速提升。另一方面是安全威胁仍然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海上争议此起彼伏。在安全领域,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反对军事结盟对抗,倡导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提出了和平、合作与和谐的新海洋观。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主任
熊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益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
>>详细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新中国倡议提出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这是中国外交为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规范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东方文明的结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为核心,以“和”为先,反映出中、印等古老文明的传统思想。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原则。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和平共处和相互包容,只要各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历史遗留的争端都不会妨碍国家间关系的正常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
王林聪: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 答案就在"五项原则"基本精神中
>>详细
“五项原则”是加强全球治理,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础。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转型和变动之中,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日益紧迫。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问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答案就在“五项原则”的基本精神之中。因为人类只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能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严峻挑战,才能有效解决面临的全球性危机,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一方面,“五项原则”是防止各种问题包括西方新干涉主义泛滥的有利思想武器,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尊重人权,维护世界和平是“五项原则”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构建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平等、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五项原则”是这一理念的基础,并将贯穿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大业
>>详细
“和为贵”、“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思想理念与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从亚洲三国走向世界,在上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中被视为指导原则,在70年代被联合国的相关宣言所接受,成为多年来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冷战后的当今世界,由于各国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治理理念与文化的差异,合作共处依然潜藏着诸多暗礁。因此,不断拓展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体系的内涵,路曼曼其修远兮。和平的重任需要各国来维护,和平的使命需要代代来相传,和平的大业需要每个公民和国家携手来推进,任重而道远。
中国过去不曾称霸,今后发展起来也绝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始终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营造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作为基本的外交政策。蓄意渲染中国威胁论,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促进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深信,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持“五项原则”精神,以足够的勇气和智慧,直面挑战和困难,坚韧不拔的奋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期编辑:万鹏 实习生 陆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