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六月临近,又是一年毕业季。相对于一季度GDP增速放缓的数据,是近700多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的现实。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新措施”。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这些“新措施”能否起到显著成效?中国经济在迎来GDP增长放缓新时期的同时,又当如何保障就业率?
蔡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警惕招工难就业难演变为人才短缺   过去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最大特点是拥有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而我们现在却在劳动力供给上面临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我们从200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场民工荒不是临时性、周期性的,而是一直持续至今长达10年的招工难。由于劳动力短缺,因此这10年来,中国低端劳动者的工资一直在持续上涨。第二个转折点是我们从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当年已经到达峰值,而这个数字从2011年开始一直在持续减少,如今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全文】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葛延风:继续以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确保就业稳定>>详细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就业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扩大和保障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努力推进经济增长,以增长带动就业;同时,针对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就业压力和矛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就业。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基于长期发展积累的总量优势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我国就业形势仍保持了总体稳定状态,登记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4.1%左右的低位。二是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长期困扰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得到全面缓解。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曾湘泉: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市场来长远考量>>详细

  应该看到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在全世界都属于正常现象。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一方面部分劳动者工资下降,另一方面企业人力成本在上升。这些都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表现。目前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就业最主要的问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化等原因,市场用人需求变化速度很快;但我国人才供给变化较慢,就业能力并未与之相适应。从短期看,政府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大学生村官、鼓励下基层等各项政策来引导大学生就业,并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从长期看,应考虑建立市场化机制,通过改革来大幅提高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和能力。
北京大学职业研究所所长

陈宇:国务院出台“新措施”利好大学生就业>>详细

  4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一揽子新政。这一政策旨在鼓励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加大创新力度。许多大学生都瞄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事实上,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小微企业是创造力最强的,而大学生又是创造力最强的群体。不超过200万的小额贷款,换言之就是创新基金。深层次而言,鼓励大学生创业,意味着政府瞄准了增加经济活力、激发市场潜能的大方向,已开始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新生产力要素产生等方面加大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新增就业预期增加,转向更高质量就业>>详细

  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人,比多年来保持的目标增加了100万人。这表明了政府对推行积极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信心。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提高就业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就业优先导向更加重视。未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对GDP增长的依赖会逐步弱化,而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依赖则会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对就业的拉动将愈发展现巨大潜力,“去年,第三产业规模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今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的需求还会不断放大。而比起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本身对就业的贡献也更大。

媒体:GDP跑多快才能稳住就业?>>详细

  经济增速放缓,最让人担心的是就业。去年全年GDP增速7.7%,较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接近10%的增速低了不少。多方预测显示,中国经济未来将延续这种中速增长的态势。要保证就业不受大的冲击、不出现明显波动,至少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速?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同向变动,是增加就业的前提。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不过,我国也始终存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不匹配的问题,形象地说就是“GDP和就业都在增长,但GDP跑得更快”。

网友“水口候鸟”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盲目“一窝蜂”地涌入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来到西部、来到贫困地区、来到基层一线,理性现实地选择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现状也有所改观,不光缓解了就业压力,也给基层社会带来了新鲜血液和鲜活力量。【详细】
网友“青萍末”  不久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无论是本专科毕业生还是高学位研究生、博士生,就业率均比2012届同期低10个百分点以上。13年迎来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然而,“就业难”的背后浮现出的是中国各方面的教育弊端,究其原因和解决对策备受关注。【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不好就业问题,就可能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必须谨慎看待就业问题。加上近几年,女性就业遭受歧视的问题愈发严重,社会上呼吁立法保障女性与男性平等就业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总体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暴露出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国家加大就业投入、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要提高就业质量。  【 编辑:万鹏 赵力君(实习生)】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