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面对这样的数据,不少人产生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但是与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GDP增速只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时,通货膨胀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就业保持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唯GDP论的时代是否正成为过去?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减速不可怕   过去30余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一产比重下降,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比重迅速提高,三产份额缓慢增长,这对应的是我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一进程的本质,就是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资源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一次产业即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等产业中,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二次产业即制造业和建筑业转移。由于二产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一产(在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农业的10倍),这种转移便意味着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因之加快,此即“结构性增速”。但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二产已趋饱和。【全文】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杨晶: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详细

  保持合理增长。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是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经济增速过高、过低都不行。过高,会让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加剧,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就不足;过低,转型升级就缺乏物质基础,会给就业和社会带来冲击。因此,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运行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合理区间”这个概念,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第一次作了系统阐述。所谓合理区间,就是要有一个“上限”和“下限”。针对今年的经济形势,“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通胀。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

盛来运:经济增速下行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转型新阶段的客观反映>>详细

  一季度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亮点,就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继续取得新的进展。首先是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个百分点。三产的增长速度比二产增长速度高0.5个百分点。就第二产业本身来看,也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要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第二方面的积极变化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更趋合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2014经济增长要投资拉动 产业升级需金融支持>>详细

  我国在2014年的出口增长仍然承受巨大的压力。林毅夫说,去年的出口增长目标是8 %, 今年政府调整为7 .5%。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的出口增长率平均超过16%。2014年即使达到预定目标,也不过就是过去平均水平的一半,更何况这样的出口增长目标还需要非常大的努力才可能实现。在国际经济相对低迷的状况下,我国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7 .5%左右,就只能靠内需。林毅夫说,我国完全有可能实现上述经济增长目标,而且可以实现质量跟效益共同提高,不留后遗症。如何做到这一点?依靠内需是国内外学者达成的共识。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

陈江生:保持定力 主动作为实现稳定增长>>详细

  所谓保持调控定力,就是要把想清楚了的调控方向、做法坚持住,不因一时的、局部的困难而放弃。中国的宏观调控能不能保持住定力,就要看两点,一个是方向和做法是否想清楚了,另一个是问题是不是暂时的、可控的。显然这两点都是明确的。首先,方向和做法是清楚的。201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很清晰地描述了近年经济工作的调控方向和做法。即: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

媒体:中国经济不惧脚步放慢>>详细

  在新阶段主动把增长速度降下来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倒逼作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虽然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中国经济增量依然十分惊人。2013年按不变价计算,当年GDP增量相当于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总量;如果按现价估算的话,规模则更大,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年所创造的GDP总量。“增长速度虽然在回落,但是创造财富的增量还是在扩大。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低。”盛来运指出。此外,一季度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相对稳定,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

媒体:稳增长动力在于深化改革>>详细

  经济实践多次表明,短期经济刺激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曾出台了规模较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暂时抑制住宏观经济增长的惯性下滑。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衰减,从2010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此后,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家也陆续出台一定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宏观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且经济刺激政策效应期明显缩短。同时,经济刺激政策副作用较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明显上升,影子银行风险显著增大,房地产业非理性繁荣。

网友“沈阿泰”  不可否认,GDP增长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项硬性指标,对他们不遗余力地发展经济产业起了积极作用,而经济发展是解决其它问题的基础。但在现实中,“GDP”已然成为一些官员信奉的唯一“上帝”,成了一种扭曲的政绩观。【详细】
网友“旁观者2013”  保持健康始终不渝。经济增速只是发展的一方面要求,还要注重发展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发展过程中,要使增长和就业不越出下限,通胀不突破上限,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切实推动科学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近几年,社会经济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住房保障问题日益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布局。放缓GDP增速,无疑为这些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宝贵的时间。在发展中调整,用发展来促进改革,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应有之义。
                                【本期编辑:万鹏 赵力君(实习生)】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