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导语: 城镇化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从国务院释放出来的信息,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轮廓,看到了新型城镇化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新型城镇化会遇到哪些问题?突破口又在何处?
辜胜阻 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进入辜胜阻专栏
中国城镇化要围绕五大要素做文章   城镇化涉及到人、业、钱、地、房五大要素。人是城镇化的核心,是出发点和归宿点。城镇化有产业支撑,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人口才有可能向城镇有效聚集。有了产业基础和就业机会,城镇还要给进城人口提供子女教育、就业服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水、电等其他公共产品。
  城镇化是多种要素集聚和集中的过程,人口要向城市集中,产业要向园区集中。要有序推动土地流转,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城镇化还要解决进城人口的住有所居问题,让进城人口有房住、住得起,能够安居乐业和分享城市发展成果。 【全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李 强: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详细

  我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城镇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民市民化。什么是农民市民化?简单地从字义上看,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户籍上的“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简称“农转非”。但事实上,农民市民化还有更深刻的含义。
  为了弄清农民市民化的深刻含义,首先要了解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的聚集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集约化效应,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农村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城镇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着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镇生活便利并且丰富多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详细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两个“首次”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要求。如何把城镇化的最大内需动力和改革的最大红利释放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

温来成:推进城镇化 城市如何避免 “收不抵债”>>详细

  从客观方面来看,我国目前处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而推进城镇化首先应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进城农民工以及现有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一些地方政府在现有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就采用借债的方式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从主观方面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程度不同的追求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各个地方在GDP增长方面相互攀比,导致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举债来进行地方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致使地方债规模增大。
  无论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是从其他国家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来讲,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是一种公共服务,但是不能走由政府包办的老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宝富:中国城镇化进程如何“破茧”>>详细

  城镇化的根基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空洞的,农民即使进城也会重新返乡;城镇化的表征是城镇扩张与更新,富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开发的机遇;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可带动城镇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城镇化的结果是大多数农民变市民后,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为现代规模化农业经济所代替,同样商机无限。
  尽管城镇化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是目前政府在城镇化方面可作为的空间其实并不大。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该做的、易做的城镇化工作,政府一直在做;剩下的要么时机尚不成熟,要么太难,令政府有心无力。

一生独秀  城镇化水平高低一个重要指标为城镇化率,城镇化率是否合格就在于衣、食、住、行,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比例,而应真正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实事。【详细】
欢庆八一  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须合理设定。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将有更多的人从农村涌入城镇,极大地推动城镇化建设速度。 【详细】
使用其他帐号登陆:

  新型城镇化,这个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如何充分开掘出来?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城镇化如何解决城与人、城与地的问题,如何解决城与乡的问题?城镇化的征途中,除了上述问题,我们还将面临其他未知的种种难题。能否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将取决于一系列公共政策的集合,更取决于未来改革难题的突破。                             【本期编辑:万 鹏】                       

往期回顾

观察家

进入人民网大型理论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