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7.4%。面對這樣的數據,不少人產生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但是與去年同期的數據相比,GDP增速隻下降了0.3個百分點,同時,通貨膨脹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就業保持快速增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對此,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長?唯GDP論的時代是否正成為過去?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經濟減速不可怕   過去30余年,中國產業結構變化的基本趨勢是:一產比重下降,二產(特別是制造業)比重迅速提高,三產份額緩慢增長,這對應的是我國的工業化過程。這一進程的本質,就是大量的勞動人口和資源從勞動生產率較低的一次產業即農業、種植和養殖業等產業中,向勞動生產率較高的二次產業即制造業和建筑業轉移。由於二產的勞動生產率遠高於一產(在中國,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相當於農業的10倍),這種轉移便意味著經濟整體的勞動生產率日益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因之加快,此即“結構性增速”。但是,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二產已趨飽和。【全文】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

楊晶: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是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詳細

  保持合理增長。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是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經濟增速過高、過低都不行。過高,會讓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進一步加劇,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就不足﹔過低,轉型升級就缺乏物質基礎,會給就業和社會帶來沖擊。因此,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確保經濟運行處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對“合理區間”這個概念,李克強總理在廣西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第一次作了系統闡述。所謂合理區間,就是要有一個“上限”和“下限”。針對今年的經濟形勢,“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通脹。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

盛來運:經濟增速下行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轉型新階段的客觀反映>>詳細

  一季度經濟運行中還有一個最突出的亮點,就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繼續取得新的進展。首先是產業結構繼續得到優化。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三產的增長速度比二產增長速度高0.5個百分點。就第二產業本身來看,也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要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3個百分點左右。這說明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產業結構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第二方面的積極變化是投資與消費的關系更趨合理。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林毅夫:2014經濟增長要投資拉動 產業升級需金融支持>>詳細

  我國在2014年的出口增長仍然承受巨大的壓力。林毅夫說,去年的出口增長目標是8 %, 今年政府調整為7 .5%。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每年的出口增長率平均超過16%。2014年即使達到預定目標,也不過就是過去平均水平的一半,更何況這樣的出口增長目標還需要非常大的努力才可能實現。在國際經濟相對低迷的狀況下,我國提出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是7 .5%左右,就隻能靠內需。林毅夫說,我國完全有可能實現上述經濟增長目標,而且可以實現質量跟效益共同提高,不留后遺症。如何做到這一點?依靠內需是國內外學者達成的共識。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

陳江生:保持定力 主動作為實現穩定增長>>詳細

  所謂保持調控定力,就是要把想清楚了的調控方向、做法堅持住,不因一時的、局部的困難而放棄。中國的宏觀調控能不能保持住定力,就要看兩點,一個是方向和做法是否想清楚了,另一個是問題是不是暫時的、可控的。顯然這兩點都是明確的。首先,方向和做法是清楚的。2013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很清晰地描述了近年經濟工作的調控方向和做法。即:最核心的是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鞏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促進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

媒體:中國經濟不懼腳步放慢>>詳細

  在新階段主動把增長速度降下來有利於調結構、轉方式,有利於市場機制發揮倒逼作用來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雖然增長速度在回落,但是中國經濟增量依然十分驚人。2013年按不變價計算,當年GDP增量相當於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年的GDP總量﹔如果按現價估算的話,規模則更大,相當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年所創造的GDP總量。“增長速度雖然在回落,但是創造財富的增量還是在擴大。從中長期來看,經濟增長速度仍然不低。”盛來運指出。此外,一季度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相對穩定,居民的消費增長速度有所加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

媒體:穩增長動力在於深化改革>>詳細

  經濟實踐多次表明,短期經濟刺激計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宏觀經濟運行的內在矛盾。為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曾出台了規模較大的經濟刺激計劃,暫時抑制住宏觀經濟增長的慣性下滑。但隨著經濟刺激政策效應的衰減,從2010年開始我國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回落。此后,為穩定經濟增長,國家也陸續出台一定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但依然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宏觀經濟增長下滑的勢頭,且經濟刺激政策效應期明顯縮短。同時,經濟刺激政策副作用較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明顯上升,影子銀行風險顯著增大,房地產業非理性繁榮。

網友“沈阿泰”  不可否認,GDP增長作為考核地方官員的一項硬性指標,對他們不遺余力地發展經濟產業起了積極作用,而經濟發展是解決其它問題的基礎。但在現實中,“GDP”已然成為一些官員信奉的唯一“上帝”,成了一種扭曲的政績觀。【詳細】
網友“旁觀者2013”  保持健康始終不渝。經濟增速只是發展的一方面要求,還要注重發展過程中有效的控制。發展過程中,要使增長和就業不越出下限,通脹不突破上限,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切實推動科學發展,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近幾年,社會經濟問題頻發,食品安全問題、生態環境問題、住房保障問題日益嚴重。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在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行業布局。放緩GDP增速,無疑為這些社會經濟問題的解決提供寶貴的時間。在發展中調整,用發展來促進改革,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應有之義。
                                【本期編輯:萬鵬 趙力君(實習生)】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