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馬建堂:認可簡政放權“先手棋” 期盼改革持續發力 >>詳細
國家行政學院委托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全國十個省隨機完成了1萬個企業樣本的調查,受訪基層干部認為簡政放權等改革帶來了“四個更加”,即權力清單更加清晰,群眾辦事更加方便,部門作風更加改進,改革信心更加增強。他們表示,本屆政府緊緊抓住簡政放權這一“當頭炮”和“先手棋”,周密部署,動真碰硬,持續發力,凸現了把改革推向縱深的堅強決心,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了非常好的氛圍,廣大基層干部明確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燕繼榮:真正實現從‘端菜’到‘點菜’的轉變>>詳細
授燕繼榮認為,原來很多行政審批都是政府自認為需要的,不僅造成了政府的行政性壟斷,而且影響市場機制的發揮。今年以來,針對企業登記注冊繁瑣問題,推行了“三証合一”試點,最大限度為市場主體鬆綁﹔針對職業資格過多過濫問題,決定取消62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針對“紅頂中介”亂象,出台文件推動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下一步要真正實現從‘端菜’到‘點菜’的轉變,就要了解社會公眾的真正需求,建立一套成熟的公眾訴求表達、收集、整合機制。”燕繼榮說。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宋世明:簡政放權 統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點”“線”“面”>>詳細
如果說以前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主要在“點”上下功夫,那麼這次取消和調整,統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點”“線”“面”的特點鮮明。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征途中,要向“點”要深度,提高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含金量﹔向“線”要長度,增加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附加值﹔向“面”要寬度,均衡推進關聯改革,切實激發企業與市場活力。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
馬懷德:簡政放權需依法改革放管結合>>詳細
如此大力度進行審批制度改革,大幅度減政放權,可謂前所未有。在這一改革過程中,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凡是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規均應及時修改完善,保障所有的改革舉措均在法制軌道上推進。特別是地方在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時,涉及法律法規設定的,應及時做好法律法規修改建議的上報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研究,防止出現改革與法治相悖的情況。另一方面,修法同時要及時組織清理修改配套的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避免出現上下位法就審批制度作出不同規定。
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馬寶成:“最后一公裡”現象仍存在 要實現“提質增效”>>詳細
馬寶成分析認為,簡政放權堵在“最后一公裡”,從中央來看,是一些權力部門擔心取消和下放權力后自身利益受損、地位降低,所以不願意放權,“對審批很迷戀、對監管很迷茫”的問題﹔同時,也有地方對上級下放的權力“接不住、放不下、管不了”的問題,特別是基層政府由於硬件設施落后、技術手段跟不上、人才缺乏、監管方式單一等因素,對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方面還不大適應。
兩年多來,新一屆政府召開了10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46次會議部署了簡政放權,目前國務院已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簡政放權用越來越高的含金量,換來人民群眾越來越多的獲得感,不斷向縱深推進。讓政府權力之手不再亂伸,讓市場之手更多發揮作用,這是簡政放權題中應有之意,也是當前轉方式、調結構能否取得實質性突破的關鍵所在。眼下,我們正迎來創業創新的黃金時代。而簡政放權、削減審批、降低門檻、優化服務,正是為經濟發展引入“創動力”、加速建設“創時代”的最直接要求。
【本期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