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中共高层习近平、李克强纷纷深入基层考察调研的消息,再度被舆论关注。十八大之后,中共新领导层基层考察的路线图已经涉及中国东中西部八省份,既探改革前沿阵地,又访底层贫困人群。专家表示,新领导层上任伊始的广泛基层调研,透露出深化改革、统筹发展的执政思路。

钟纪岩:改进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气力改进作风。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是对人民群众关切和期盼的积极回应,对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作作风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不正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在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越是贫困的地方,还越是摆谱摆阔,有的人是什么钱都敢花、多少钱都敢用,有的领导成天忙于应酬、常常是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的,有的收受礼品、滥发奖金、购物卡等等,恶化了政治生态,败坏了社会风气,人民群众对此极为不满。如果不坚决纠正这些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切实转变全党的作风。
  改进作风的根本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邓小平同志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度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穷苦的时候一块苦,大家容易统一思想。富裕起来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就容易淡忘,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就会大量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始终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国路”系列述评②:“中国路”的选定
刘俊生:如何考核评价干部作风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作风的“加”与“减”
蔡永生: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
国务院参事解读:如何确保居民收入翻番
  要确保居民收入到2020年翻一番,除了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外,要进行收入分配的结构性调整。说白了,就是政府与企业要让利。这并不是要政府与企业减收,而是说他们的收入增速要降下来,不宜超过GDP的增速。这是因为从分配的角度看,GDP生产出来后由政府、企业与居民三家分。要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增长也不能高于经济增长,否则对居民收入就有挤出效应。
  要政府与企业向居民让利,实属不易。首先是财政收入不要增长过快。财政税务部门的工作绩效应该加上一条:不要收过头税。税收少了是没有完成任务,税收多了绩效评估时也要扣分。在具体执行上,可以考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加快营改增等。
  除此之外,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补贴也可以少给企业,多给居民。例如对水电气、公交、种子、化肥等的补贴,现在更多的是补到企业头上,并没有算进居民的收入。政府花了不少钱,老百姓感觉不强烈,还造成了价格扭曲。况且,一刀切式地补贴企业,实际上是富人受益更多,因为他们消费得更多。而补贴居民,可以贫困与低收入人群多补,中等收入人群少补,富人不补。
  要政府减缓增收速度,前提是要减缓支出的增速。要加快梳理政府的支出结构,把不该花的钱坚决节省下来。最近中央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等,就是很好的措施。推而广之,政府的投资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各地政府大楼越盖越豪华,广场、绿地越来越大,很多投资项目完全可以缓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透明度。如能将政府预算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群众来监督,相信政府的支出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的。
  同样,企业也要向居民让利。企业收益严重苦乐不均。暴利企业在提高居民收入上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首先应该让利的是银行业。银行业的利润率甚至高过烟草与石油业。如果把存款利率提升1%,每年居民收入就能增加4000亿元。另一个可行方法是加大国有企业向国家财政分红的比例。如果能把国企向财政分红的比例从目前的5%—10%提高到25%到30%,那么每年财政就能增收3400亿元—4500亿元。国家财政再把这部分钱用来给城乡低保人群或退休人员增加保障收入或提高退休金就很合理。

年增就业过千万 为何仍感“就业难”
如何让“农民收入增长超市民”变现
东莞“5000亿GDP”是怎样炼成的
蔡昉: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
关注:公众内心最关注最期待的八项改革
  当前,深化改革已成为上下共识,而改什么、怎么改,则见仁见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听听老百姓的心声,摸清老百姓的想法。
  改革有三种不同路径与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中国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这三种路径的交替择优使用。比如30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是由小岗村在基层创新,再由中央自上而下地全面推进,推动了中国农村大变革。这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改革路径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尊重了普通百姓的意见。
  当前改革与30年前相比已有巨大不同,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阶段,相关部门改革决策往往从顶层设计着眼,乐于听取学术精英的意见,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即老百姓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与期待。这类改革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因缺乏民意的支持与监督而异化走样,成为“烂尾工程”,拔不出、推不动,上下两头不讨好。
  改什么、怎么改,一定要听听老百姓怎么想,这不仅是一种姿态、一种方法,更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智慧与动力蕴藏于民众,如果改革只是从精英阶层立场去设计议题,这种改革往往难有成效,也无法让普通群众真正受益,自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2年12月(下)人民论坛杂志《新改革动员令》专题,对习近平同志“新南巡”的深刻内涵进行系统阐述,有专家分析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指出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春天。“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习近平同志这样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李克强同志也如是说。

马得勇:基层政府需要学习和实践协商民主
争议中前行 广东官员财产公开三试点初探
党内监督新探索:地厅"一把手"向省纪委全会述廉
袁刚:既得利益群应主动有步骤地放权让利
15年免费教育 推广有点难
  免单54万学生需投4.32亿元,政府财力成免费前提
  今年春季开学,陕西榆林市的全日制普通高中生和学前两年、三年幼儿将会享受一项新福利——免收学费和保教费。加之当地2012年实施的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实现15年免费教育”的说法不胫而走。
  一个西部地级市,却率先碰触了“北上广”都尚在讨论的教育议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作秀。不过对榆林来说,钱不是什么大问题。依托于丰富的能源矿产,榆林被外界形容“富得流油”,财力雄厚。
  根据市教育局提供的数字,榆林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零收费”落实资金16171万元,2013年春季开学后普通高中免费每年所需资金13980万元、学前三年免费所需资金13066万元,三者相加约4.32亿元,预计最终惠及大约54万名在校生。
  数字能否转为切实优惠?记者走进榆林市沙峁镇唯一一所学校——沙峁九年制学校,该镇所在的神木县先于全市实行了15年免费教育。
  “目前全校小学初中共有在校生233人,附属幼儿园有学生37人。”沙峁九年制学校校长阮林军介绍,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申报在校生数和寄宿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发指标文件到各学校,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2012年秋季,学校‘五免一补’加上公用经费、蛋奶工程经费,总计补助51万元。”
  “这些年孩子就没有自己买过课本、作业本,也没有交过学费,村里也没见有辍学的情况。”沙峁镇仓上村村民乔彦林算了一笔账,“两个娃上学不掏钱,每年能给家里省下六七千元,对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
  “以前开学的时候,很多家长申请减免学费,交不起干脆就不上了。”神木县职教中心(职业中专学校)校长王文艺说,可能流向社会的学生,如今因为免费教育又走回校园,“2012年的毕业生2900人中,有一半考上了大学。”
  府谷县也于2011年实行15年免费教育,2010年当地学前教育入园率为73.8%,2012年为93.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2010年的73.3%上升到2012年的94.3%。

关注2013央视春晚:将节俭进行到底
赵婀娜:大学,别因评估乱了阵脚
特别报道:大陆年货市场添“台味”
观察:城市化,别把地名的文脉割断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策划编辑: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