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當選總書記以來,在國內國際多個場合,結合不同工作內容就“中國夢”具體內涵、奮斗目標、總體布局、實現路徑等進行系統闡釋。“中國夢”成為激蕩神州大地,承載億萬海內外中華兒女夢想和重托的熱門詞匯。[詳細]

“中國夢”的對外解讀
  “中國夢”引發全球熱議。贊揚、支持、期待者有之﹔曲解、疑慮、甚至敵意者也不少。“中國夢”在國外輿論界已形成了激烈爭論態勢。為此,厘清“中國夢”的內涵及價值導向不僅必要,也很迫切。
  “中國夢”:“讀懂中國”的鑰匙
  “一心中國夢”,中國永遠是有夢的國度﹔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史上,始終不乏有“一夜夢千回”的詩人,中國又被稱之為詩的國度。夢與詩相隨,詩與夢相伴,詩人們創造夢的世界,追尋夢的理想,成為中華民族精神與歷史文明的象征。“詩言志”,夢之魂、詩之魂、國之魂、民族魂,夢以詩為載體,詩以夢為意象,數千年傾訴報國之夢,民族振興之夢,國強民富之夢,猶如一條紅線貫穿於中華民族整部輝煌史詩中。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生存奮進之歌,也是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動力。
  “中國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異想天開的結果。“中國夢”傳承了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總結了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包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匯集著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
  在中國邁向現代化新的歷史征途上,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夢”上升為整個國家、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意志和共識,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重大創新,是對中國共產黨政治文化內涵的提升,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政治認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和價值觀認同的擴展與升華。
  “中國夢”激活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中華兒女心靈深處的集體意識,表達出13億中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當代“中國夢”,處在歷史、現實與未來的交匯點上。我們將之概括為“五個統一”,即歷史性、現實性、時代性、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統一﹔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統一﹔中國國情、世界潮流、時代精神的統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的統一。
  讀懂“中國夢”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價值導向,國際社會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從何處來,向何處去。

冷溶: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
范玉剛:國家夢要能包容多元化的個人夢
石仲泉:“中國夢”的實踐基礎
韓慶祥:中國夢背景、實質與內涵
人社部:社保“雙軌制”終將合並統一
  當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已經實現了制度上的全覆蓋,但不同人群待遇差別較大。這種差別是如何形成的,到底有多大,怎樣才能彌合?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從1985年起(少數地區從1984年起),各地紛紛開展了重建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的試點。199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在全國建立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制度。由此,逐步形成了養老金的“雙軌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王延中介紹,改革開放之前以及改革開放初期,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職工退休金基本沒什麼差別。
  “雙軌制”形成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發放,並與在崗者工資增長挂鉤。多數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於退休前在崗檔案工資的70%,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大多在80%以上。
  而企業退休職工領取的基本養老金參照的主要是社會平均工資。由於大批非正規就業和中低收入者的存在,社會平均工資一般低於正規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由此,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逐漸擴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顯示,新農保的養老金中位數為每年720元、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的中位數為每年1200元,政府或事業單位養老金的中位數為24000元,企業養老保險金的中位數為18000元。
  為了彌合這種差距,2005年至2012年,我國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12年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21元,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
  “‘碎片化’的制度必然導致待遇上的差別。”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說,“隻有對養老制度進行頂層設計、結構調整,才能從根本上彌合這種差別。”
  2008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省市先期開展試點,與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配套推進。《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介紹,無論是養老還是醫療,很多事業單位包括機關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其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逐步參加了各類社會保險。隨著社保標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斷推進,“雙軌制”終將合並統一。
  “下一步,我們將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在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基礎上,同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胡曉義說,“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的有效銜接,實現新老制度的平穩過渡。”

盤點“非典”十年:公共治理體系變革
新京報:非京籍本科畢業生入伍可獲北京戶口
“北京6000房主每人300套房”系誤讀
專家解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產稅改革?
“中國夢”與民主政治道路的選擇
  民族復興中國夢,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宣言。實現“中國夢”,需要選擇正確的民主政治道路。最近,在關於“中國夢”的討論中,憲政再次成為焦點。在一些人看來,“中國夢”就是“憲政夢”:憲政就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憲政的方向就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憲政民主是最高的國家利益。在當前的輿論話語中,“憲政夢”也可能表達了一些立言者對於美好政治的憧憬。但是,憧憬是一回事,實踐過程是另一回事。“中國夢”顯然不是“憲政”一詞可以概括的,不是“憲政夢”可以指代的。
  憲政是什麼?“憲政夢”裡有什麼?有一種代表性的回答是:憲政的核心內容就是自由、民主、人權。從一般意義上看,抽象地看,民主是個好東西,人權是個好東西,自由何嘗不是一個好東西!如果把憲政理解為自由、民主、人權的匯聚,那麼,憲政當然也是一個好東西。但是,從實踐層面上看,從行為、過程和歷史來看,無論是自由、民主還是人權,特別是憲政,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都沒有固定的模式。
  例如,1899年,梁啟超在《各國憲法異同論》一文中認為,憲政是君主立憲政體的簡稱。英國式的有君主、有憲法、有議會的政治,就是梁啟超眼中最理想的憲政,甚至是唯一的憲政。梁啟超的“憲政夢”其實就是“英國夢”。再如,鑒於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孫中山提出了“以俄為師”的口號。在孫中山看來,俄國的政黨政治比英法美的政黨政治更進了一步,因而,俄國式的政黨政治就成為孫中山向往的政治。按照孫中山提出的從“軍政”到“訓政”再到“憲政”的路線圖,孫中山的“憲政夢”雖不等同於“俄國夢”,但在他的理論邏輯中,“俄國夢”實為“憲政夢”的前奏,“憲政夢”必須借助於“俄國夢”才能實現。
  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表明,“憲政夢”有時是“英國夢”,有時又是“俄國夢”,等等。這就表明,憲政的形態、憲政的實踐過程是多元性和多樣化的。

人民日報: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
嚴書翰:群眾路線是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專家:上下左右全景透視基層干部
胡賢政:以科學制度設計把權力關進籠子
學習時報:談談中央黨校的校園規劃
  一、超前意識。校園規劃描繪的是校園未來的面貌,展現的是校園建設最終完成的景象。因此,在進行規劃方案設計時,要站得高、看得遠,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准確預測規劃期內黨校事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做到規劃方向明確、設計思路正確、方案定位准確。校園規劃一方面要正視現狀、立足現狀,以現狀為基礎,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和內外部條件﹔另一方面要著眼於未來的發展,要勇於和善於對現狀進行必要的改造,做到始於現狀但高於現狀。
  二、環境意識。今天,無論是國家規劃、城市規劃、區域規劃,還是院落規劃,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已成為重要的內容。創造自然、物質、人文三位一體的校園環境,是進行校園建設規劃的共識。中央黨校校園既是學員、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的場所,也是中央領導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和召開重要會議的場所,而且中央黨校地處北京“三山兩園一河”之間,南鄰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東鄰圓明園,西鄰京密運河,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相望。在校園規劃中,要通過合理的規劃,使中央黨校校園風貌與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協調統一,使中央黨校成為該地區自然、人文景觀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堅持黨校教育事業、校園建設、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既要防止片面強調事業發展和校園建設而損害環境質量,又要防止刻意追求環境質量而妨礙建設和發展。中央黨校在環境改造中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強調“大空間、大綠化、大水面”的規劃理念,利用校園的地形地貌引水擴湖,現已建成水面130畝,儲水量17萬立方米的湖區,西有“薈茗園”,東有“水木園”,而且利用拆除舊樓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充分利用原有條件和資源,創造出耳目一新的校園環境。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也注意保護古樹、文物以及有歷史價值的建筑,該繞必繞,該保必保,例如在對主樓、禮堂、1—8號學員樓等具有黨校特色的建筑加固、改造和翻建中,雖然功能上有了很大的增強,但仍然保留原有建筑風格和外觀。
  三、人文意識。在校園規劃中,一方面要滿足各種功能性需要,另一方面,要努力增加校園建設的文化含量。如校園西部景區的正蒙齋、鑒水平雲、罔極閣、敷山亭、敞軒、秋觀樓、聽雨軒、留筠館等仿古建筑,以及亮眼橋、蟠龍橋、五步橋、仰賢橋等亭台樓閣,集傳統皇家園林和江南園林於一體,錯落有致。不僅是賞心悅目的美景,而且期間的匾額、楹聯、抱柱等,都透露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氣息。2000年,為了增加校園文化的內涵,陶冶性情,校領導專門請校內文史部著名學者劉景錄教授為景區內各景點題名。這方面,中央黨校現在僅僅是打了個基礎,將來還會在適當的位置添置一些與黨校性質、地位、功能相協調的雕塑和園林小品,以豐富黨校文化內涵。

唐駿:高考改革從改變考試內容開始
《共和國日記》序言
教育部前發言人王旭明:微博應有倫理底線
於丹:我們的精神為什麼不和諧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