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范玉剛:國家夢要能包容多元化的個人夢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2013年06月19日11:10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中國夢”的實現支點

中國夢既是中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夢。兩個維度的統一,就把中國夢的願景即具有感召力的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國夢實現的起點即現實中每個人共享美好生活的幸福感關聯起來。

“中國夢”要想獲得認同和接受,要接通歷史激活文化,還要以現代文化為現實支撐

就現實而言,“中國夢”要想獲得大眾的廣泛認同和接受,首先要接通歷史激活文化傳統,使優秀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和合文化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有效載體。我們不是天外來客,也不是文化的漂泊者,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中國夢”的實現仍離不開對和合文化的汲取,以及和合文化對現代人心靈的滋潤。在“文化全球多元化”的語境下,培育“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態有助於形成人對世界發展的清醒認識。和合文化作為被激活的文化傳統,已與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相融合形成主流文化內涵的一部分,其中蘊涵的某些價值觀,如友善、和睦、和平、和諧、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等等,成為支撐中國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資源和文化土壤。但我們要明白,不論過去如何輝煌,對待傳統文化不能一味回歸“過去”,而是要有批判立場和清醒的頭腦,要多維度地認識文化傳統的內核。過去,在對待傳統文化上我們走過彎路,也有過極端行為,但不能成為今天“打著復興”旗號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借口,甚至臣服於所謂“輝煌的過去”。要看到傳統文化中有許多制約我們前行、束縛我們頭腦的僵化腐朽觀念,有許多背離人類文明尺度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中國夢”的實現以和合文化為依托,其目光要立足當下、指向未來。

其次,“中國夢”的實現要以現代文化作為現實支撐。“中國夢”以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為底色,但必須立足當代實際,要有現代視野和世界眼光,充分彰顯近現代中國人在探尋現代化過程中的精神創造,依托新文化及其成果,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道德優勢,借鑒世界文明,在全球視野中與國際主流社會對話、交流和競爭,積極輸出中國優秀文化,從中展示中華民族應有的文化氣象和剛正不阿的文化心態。對內,要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對外,能夠與國外對話,形成傳播力和建構清晰的國家形象。從根本上說,“中國夢”的實現,既不能走狹隘的民族主義道路,也不能走全盤西化道路,而是在現代視野、本土身份立場和世界眼光融合中,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在大國崛起的征程中,國家夢反映著一個國家發展的主導理想和價值追求,構成了國家崛起的精神動力。從現代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看,曾出現“美國夢”、“俄國夢”和“英國夢”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美國夢”。1931年,美國正處於世界經濟危機引發的大蕭條期,亞當斯提出了“美國夢”:“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在國家層面,羅斯福的“新政”夯實了“美國夢”的現實基礎:通過制定一些復興、救濟、改革等有關社會保障的公共政策,使“美國夢”引領美國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陰影,在以后的經濟復興中又借助科技強勢和時尚流行的大眾文化,把“美國夢”傳播到世界各地。隨著市場經濟在全球的擴展,“美國夢”通過美國主流文化及其品牌不斷擴張,在全世界產生極大影響。承載了美國精神和意識形態的“美國夢”,其本質是資本主義性質的,追逐的是個人奮斗帶來的現實機遇,但它確實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和邊緣化的族裔融入到美國的主流社會。“中國夢”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通俗化表達,一定要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共同富裕、人民幸福與國家富強的民族振興關聯起來。政府要通過建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來保障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和底層民眾都敢於做夢,通過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打破階層固化,建立合理的社會流動機制,給每一個公民均等的機會。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