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書翰
學者·語萃
現在,在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班子裡,自我批評尚能進行,但不敢進行正確的批評,更談不上進行尖銳的批評。原因是怕丟選票,總想當老好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隻有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才能做到祛邪扶正,才能使我們黨保持健康的肌體。
最近,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出的重要部署。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軟實力。
■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層面上深化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
“群眾路線”,不僅在媒體上出現的頻率很高,而且在我們黨的文獻中有大量論述。考察黨的文獻對群眾路線的論述可以看出,黨的文獻主要是從三個層面上論述群眾路線的。
一是從黨的理念即黨的性質和宗旨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等,毛澤東用“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加以概括。
二是從科學方法論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工作方法等。
三是從作風層面上論述的。也就是通常說的黨群關系是“種子”與“土地”關系,是“魚”和“水”關系,是“親人”關系等。當然,作這樣的劃分主要是有利於我們全面把握群眾路線的豐富內涵。但是,決不能認為第三層面的內容即黨的作風建設問題對於群眾路線並不那麼重要。
這次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是進一步解決黨的作風問題。正如今年4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會議(簡稱“政治局4·19會議”)指出:要把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因此,我們需要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層面上深化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
在實踐中,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講得比較多,對於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容易形成“聽覺疲勞”。他們認為,多少年來都這麼講,現在再講也講不出什麼新意。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甚至是很危險的。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不能認為黨的作風建設屬於群眾路線的第三個層面問題,或多年來都這麼講,似乎就覺得不那麼重要。雖然這只是一部分人的認識,但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我認為,對於那些真正屬於大道理的問題就是要經常講、反復講,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就是大道理。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鄧小平和陳雲都說過: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江澤民也曾指出: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命。今天講黨風問題,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聚焦到反對腐敗這個問題上來。黨的十八大把加強黨風建設和反對腐敗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指出: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這些重要論述,既令人警醒,又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正如“政治局4·19會議”所指出: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精神懈怠﹔貪圖名利,弄虛作假,不務實效﹔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這些問題,嚴重損害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嚴重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如果不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那麼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在黨的作風建設問題上要防止出現“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狀況。
■從中國歷史和蘇聯解體的教訓中不難看出,群眾路線是我們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黨風建設和反對腐敗問題上,十分重視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從而達到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的講話中指出: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的教訓應引以為戒。從中國歷史來看,有個深刻的歷史典故值得我們深思。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一文中表達了他的深刻思想:“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認為,秦國滅亡的原因在於秦國自身,而不是別人。秦國統治者已經來不及對其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隻能由后來的統治者來分析。而后來的統治者分析了原因,如果不吸取教訓,那隻能由再后來的統治者來分析上一代統治者失敗的原因。杜牧感嘆(其實杜牧也沒能真正弄明白)歷代王朝為何總是處在這樣由盛到衰的“惡性循環”中,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其根本原因就是,這些統治者不但不代表人民群眾,而且是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即壓迫剝削人民群眾,因而沒有不失敗的。
回顧和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失敗的原因可以看出,其失敗原因雖然復雜,但根本原因是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蘇聯解體和蘇共失敗。歷史的發展就是這樣:時間過得越久,回過頭來看歷史事件及其發生的原因,就看得越清楚。蘇聯解體和蘇共失敗已經過去20多年了。今天看得很清楚:蘇聯和蘇共完全是敗在軟實力而不是硬實力上。1991年的蘇聯,其綜合國力雖然有所削弱,但是其軍事力量仍可以與美國相匹敵。當時蘇聯的經濟實力也強過多數發達國家,雖然蘇聯國內存在著民族矛盾,但也不足以使蘇維埃政權分崩離析,因為當時蘇聯還有強大的軍隊。即使個別地區失控,造成分治或獨立,也不至於使整個國家頃刻間土崩瓦解。但是,蘇聯這個超級大國還是垮了,蘇共這個大黨還是失敗了,顯然蘇聯和蘇共是敗在軟實力上。
有兩組數字是令人深思的。一組是:在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蘇聯《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部分群眾中進行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隻佔7%,認為代表工人的隻佔4%,認為代表全體黨員的隻佔11%,而認為代表官僚等的卻佔85%(《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動態》2006年第70期)。另一組是:1917年列寧領導人民推翻沙皇反動統治取得了十月革命勝利,那時的蘇共(布爾什維克)黨員隻有20萬人左右。1945年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扭轉了極其困難的局面,最終打敗法西斯德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那時的蘇共黨員是200萬人左右。1991年12月25日晚,當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上降下來,這意味著蘇聯徹底解體。此時的蘇共黨員有1500萬人左右。但是,竟然沒有一個熱血黨員站出來制止。真可謂“更無一個是男兒”。我有個同行那時候正在那裡進修,親眼目睹了這個情形。他后來告訴我:那情景是非常可悲的!當時情景被西方記者稱為:這裡在舉行“一場平靜的葬禮”。
這就是說,當大多數人民群眾認為這個政權、這個執政黨已經不能代表他們利益的時候,垮台和失敗就是必然的了。所以,從蘇聯解體和蘇共失敗的沉痛教訓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和共產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群眾路線、不可分離的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這是我們國家最為重要的軟實力。
軟實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一種無形的重要力量。它甚至可以決定一個黨、一個政權的興衰存亡。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國家的軟實力正遭遇挑戰,甚至有被削弱的危險。這就是十八大報告指出的:我們黨面臨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即“四大考驗”)和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即“四種危險”)。具體地說,比如,有些地方或單位的群眾,把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作風飄浮、不深入群眾、不把群眾放在眼裡、隻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等毛病而造成扭曲的干群關系稱為是“油水關系”。還比如,有些群眾把當地或本單位的干群關系稱為是“蛙水關系”,以此來嚴厲批評一些領導干部平時高高在上,不關心群眾疾苦,遇到了困難或出了問題時才像青蛙一樣被迫跳入水中,等等。應該說,從總體上看當前黨的自身狀況同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的。但是,黨內也還存在著不少不適應的地方,尤其是貫徹群眾路線方面存在著問題,有的問題甚至還很嚴重。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如果我們漠視甚至容忍局部范圍的這種“油水關系”、“蛙水關系”不斷侵蝕甚至惡化黨的群眾路線,那麼其后果很可能出現“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狀況。這決不是聳人聽聞的危言。
這次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這次教育實踐活動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
■深刻理解和把握“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的要義
“政治局4·19會議”用四句話(12個字),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來概括這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這四句話是很“接地氣”的講法。如何理解和把握這個總要求的涵義,我的理解如下:
“照鏡子”:就是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在這次活動中認真反省自己。當然,首先要用黨章的有關規定來衡量自己,這就叫“照鏡子”。在這個環節中,需要認真學習黨章。在現實中,有些黨員領導干部不太重視學習黨章,因而缺乏黨的基本知識。更有甚者,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出了事受到處分后才去看黨章,這已經為時太晚。我認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習黨章是很重要的。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最早公開發表的兩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當然,黨員領導干部對“照鏡子”的理解應有更寬廣的眼界,這就是要以史為鏡、以人為鏡。以史為鏡包括前面講到的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以人為鏡包括要向主流媒體上所樹立的和在我們身邊的優秀黨員、優秀人物學習。雖然今天社會中還存在很多不盡人意的現象,但是這些優秀黨員、優秀人物的事跡和精神代表著我們生活的主流和方向。
“正衣冠”:這是與“照鏡子”有密切聯系的。也就是說,要對照黨章的有關規定來做。領導機關要像領導機關,領導班子要像領導班子,黨員領導干部要像黨員領導干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領導機關不像領導機關,領導班子不像領導班子,黨員領導干部不像黨員領導干部(簡稱“三不像”)有的是。雖然這“三不像”不是現實黨政隊伍中的主流,但是在新媒體如此發達的背景下,這“三不像”常被曝光,尤其是在領導干部隊伍中出現的一些“雷人”、“雷語”,給我們黨和領導干部隊伍的形象造成很壞的影響。
“洗洗澡”:這是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和祛邪扶正的一種形象說法。“政治局4·19會議”指出,當前我們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存在著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而且還具體列出了這些問題在四個方面的主要表現。這些都是沾染在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身上的“灰塵”,必須痛下決心把這些“灰塵”洗掉。而清洗“灰塵”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銳利武器。但要防止這個優良作風變味。今天不能籠統地說這個優良作風沒有“變味”的可能性。現在,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把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吹捧與自我吹捧”。在一些領導機關和領導班子裡,自我批評尚能進行,但不敢進行正確的批評,更談不上進行尖銳的批評。原因之一是怕丟選票,因而總想當老好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干部隻有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才能做到祛邪扶正,才能使我們黨保持健康的肌體。
“治治病”:這是指在完成上述三個環節后,需要對症下藥解決問題。也就是中央文件中講的“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有的重病如嚴重腐敗就需要下猛藥,要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來解決嚴重腐敗問題。我認為,更多的是應該在找出產生問題和弊端的原因后用改革或建章立制等辦法加以解決。
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制定的八項規定就是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客觀地說,實行以來,效果是好的。這次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順應了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的期盼。“政治局4·19會議”指出: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要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發揮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這些目的都是人民群眾和廣大黨員所期盼的。因此,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有群眾基礎的。
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也是全體黨員的一次馬克思主義自我教育活動。中央明確指出,這次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點是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主要內容是為民務實清廉。當然,全體黨員也不能置於這個活動之外,要自覺地參與到這場馬克思主義自我教育活動中去。既然是自我教育活動,就不會出現像有些人所擔心的那樣,即會不會變成“搞運動”。
總之,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這次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於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黨的群眾路線也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路線。
(作者為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原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