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冷溶:黨的群眾路線的由來

2013年06月17日07: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貫穿於黨的一切工作中。它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產生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同志,同時凝結著黨的集體智慧。毛澤東同志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觀和群眾觀,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提出了一整套黨的群眾路線理論。我們后來在群眾路線理論和實踐上的豐富和發展,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要開展之際,首先了解群眾路線的歷史由來,了解毛澤東同志關於群眾路線的豐富思想,對於學習掌握這一重要理論,搞好這次教育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一)

黨的群眾路線是在紅軍時期孕育產生的。

群眾路線講的是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它的含義概括地講,就是黨章中所說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這裡,“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講黨應該具有的群眾觀點,這是關系黨的性質、宗旨的根本問題﹔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講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回答的是黨的正確領導意見是從哪裡來的。

這兩個問題,在紅軍初創的時候就都提出來了。

群眾路線對我們黨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是與中國革命長期處於艱苦卓絕的環境有關系。在強大敵人包圍的嚴酷斗爭中,紅軍要生存、要打仗,就必須贏得群眾的支持,重視做群眾工作,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有群眾觀點。紅軍是否要做群眾工作,群眾工作在黨和紅軍工作中處於怎樣的位置?這在當時認識並不一致。而這又直接涉及紅軍的性質、軍事和政治的關系,以及紅軍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戰術等諸多重要問題。毛澤東同志正是在說明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提出和闡發了黨的群眾觀點的思想。他指出,紅軍與白軍的不同,正在於“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我們的戰術是游擊戰,“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紅軍主要任務是做群眾工作,打仗與做群眾工作是一與十之比的。他認為“政治觀點即群眾觀點”,批評紅四軍中一些同志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說“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政治路線問題”。“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這樣不可回避地提了出來。

再一個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問題。“群眾路線”這個詞,當時更多地還是從這個意義上使用的。毛澤東同志在指導查田運動時,就強調要按“群眾路線”辦事,一切經過群眾。他說:“不按階級路線與群眾路線,不得群眾贊助與同意,都不能使查田運動收到成績,反會使群眾不滿,阻礙查田運動的進行。”他還說,要用很好的方法來發動群眾,使“群眾工作的技術”更嫻熟,這樣群眾斗爭的發展就會一天天擴大,“任何強大的敵力是奈何我們不得的”。

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搞了多次調查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集中反映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他說,我們要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那末,我們對於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我們這樣做了,“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他用過河與橋或船的關系,生動地說明了工作方法的重要性,說:“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他強調,要把群眾生活和革命戰爭聯系起來,把革命的工作方法問題和革命任務問題同時解決。他列舉了當時群眾工作做得好的幾個例子,如興國模范縣、長岡模范鄉等,號召像它們那樣做“第一等的工作”。

群眾路線既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種工作作風。端正黨的作風問題,當時也提出來了,主要是針對在做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官僚主義。毛澤東同志把官僚主義與群眾路線看作是兩種對立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他說,官僚主義的表現,“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另一種是命令主義”。我們應該採取“群眾化的方式”,“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裡去。”

可以看出,群眾路線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這一時期都已經形成了。

下一頁
(責編:楊麗娜、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