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2014年,即便面臨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央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卻不減反增,教育醫療及社保改革領域的投入均取得重要進展。但每月的工資似乎總不太夠用,開銷總在增加,可單個看起來,電信資費,銀行收費……不都在下調嗎?從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模式轉向擴大消費的發展戰略,鼓勵消費,促進民生,但當消費支出更多了的時候,這樣一個新常態,你我適應了嗎?
張佔斌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
張佔斌:從戰略全局研判中國經濟新常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經濟增長速度的轉換,這標志著我國經濟正在發生階段性變化,體現了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的客觀趨勢。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全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陳彥斌:適應新常態 關鍵在於擺脫高增長依賴>>詳細

  經濟與社會所表現出的“高增長依賴症”和長期增速趨緩為核心特征的新常態之間存在強烈沖突,而且由於“高增長依賴症”會長期存在,因此二者之間的沖突也會長期存在。我們要面對“高增長依賴症”和新常態之間的沖突,更要想辦法去解決沖突。解決沖突的辦法無非有兩種,一是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二是降低經濟與社會對高增長的依賴程度。中國的確可以繼續實施以高投資為支撐的增長主義發展模式,重新回到8%以上的高增長軌道,但是高污染、高能耗、貧富差距拉大、產能過剩加劇、經濟結構失衡、流動性泛濫和腐敗盛行等老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因此單純追求這樣的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筆者認為,以平常心適應新常態的根本之道在於,著力通過深化改革降低全社會對高增長的依賴程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

徐洪才:“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有五大特征表現>>詳細

  存在產能過剩、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地方政府債務和外部風險沖擊等潛在風險。解決產能過剩問題,要“三管齊下”。一是培育市場機制,淘汰部分落后產能﹔二是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新型農村城鎮化,通過增加內需消化部分過剩產能﹔三是支持企業“走出去”,向外轉移部分產能。特別是破除地方本位主義,避免產業結構雷同,減少重復建設。關於影子銀行風險,剛性兌付其實並無法律依據,是一個偽命題。要培育投資人風險意識,釋放局部性風險,同時加強監管和疏導。影子銀行本身是一個中性概念,不能“把臟水和孩子一起倒掉”,要充分肯定影子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作用。房地產泡沫是過去長期“透支”的結果,由於房地產產業發展輻射范圍大,處理起來要格外慎重。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謝經榮:如何冷靜面對房地產市場新常態 >>詳細

  房地產投資由高速增長逐漸趨於平穩。研究發現,100多年前的英國、德國和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在經濟發展初期房地產投資增長快、佔國內生產總值份額高,都經歷了10至20年的房價快速上漲階段,隨后進入一個房地產投資下降、房地產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比穩定或略有下降的階段。我國也很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今年以來,房地產供不應求、高速發展逐漸被供需均衡、平穩發展取代。這次房地產投資高位回落、房地產價格回調,是房地產周期規律性變化的結果,是市場的理性回歸。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

呂政:我國工業經濟步入新常態>>詳細

  我國工業從10%以上的高速增長回落到7%—8%的中高速增長,不是經濟周期波動的暫時現象,而是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種緣於市場需求規模、結構和增速變化的新常態。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后期。2000年以來,我國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擴張,成為拉動重化工業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例如,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由2000年的1.63萬公裡增長到2012年的9.62萬公裡,年均增長15.9%。而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已進入后期,建設重點轉向車流量較少的偏線和冷線﹔港口吞吐能力已經出現過剩﹔機場建設重點轉向二、三線城市的支線機場。城市空間擴張規模變化。2000—2012年的12年間,我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增加了約2.3萬平方公裡。

光明日報:“新常態”下透出哪些“新趨勢”——解讀三季度經濟數據 >>詳細

  從消費角度來說,隨著房地產的調整,需求回歸常態,不過,更重要的是供給能力太強。據鋼鐵協會不完全統計,我國鋼材的產能超過10億噸,但是現在需求量在7億~8億噸。所以,供過於求必然造成價格的下跌。其他一些行業的情況也是大致類似,反映在傳統領域、傳統行業,我國的實體經濟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由於一部分企業產能仍在繼續釋放,如鋼鐵雖然過剩,但還需要生產,因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攤。在這種情況下,去產能化、去庫存化的難度比以前大,持續的時間比以前長。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連續負增長,是產能過剩矛盾的體現。

人民日報:新常態 新亮點——中西部城鎮化提速 >>詳細

  近年,隨著中西部城鎮產業發展,不少農民就地城鎮化,還有部分外出農民工開始返鄉就業、創業,並在當地中小城鎮落戶。以河南省為例, 2011年該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總量為2450余萬人,其中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首次超出省外輸出,兩者差額為78萬人﹔2012年,省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超出省外輸出332萬人﹔2013年,省內外就業差額創下386萬人的歷史新高,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已成常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西部地區農民工人數則持續較快增長,中西部農民工的增速持續快於東部。

改革紅利正在釋放  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新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潛力和回旋空間。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較長時期的中高速增長。(網友“阿布寶寶”)【詳細】
要善於調和,老瓶新用  適應新常態,調和舊觀念,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不能一陣風,還需持之以恆,快馬加鞭,從點滴做起。地方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改進作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網友“余海斌”)【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科學認識“新常態”,更要積極適應“新常態”。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有望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面對依然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尤須向改革要動力,呵護、引導好中國經濟出現的新趨勢,著力應對經濟面臨的風險和壓力,持續鞏固加強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好勢頭,為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夯實動力。專家指出,展望未來,資源產品價格改革、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勞動力價格上漲、鮮菜價格的“大年”特征和豬周期調整到位,這些或許都將是推高物價漲幅的隱憂。在堅定“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的方針指引下,新常態還將有更多的挑戰需要應對。                                                                                                                                                                                                      【本期編輯:萬鵬   實習生:高健哲 】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