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翼
新华社发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长为7.3%。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看7.4%的增长?全年经济又将有怎样的预期?
■数据: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物价指数上涨2.1%,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5%的涨幅;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高7个百分点左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趋势一:合理区间背后转型升级加速
“虽然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新办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盛来运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明显。
——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速度跑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比提高。同时,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继续减少,居民收入的中位数的增速要快于平均增速,这意味着内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地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
“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的势头也比较好,经济运行总体上来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盛来运强调。
■思考:最近,一些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跌。今年以来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螺纹钢跌到每吨3000元以下,有媒体报道说一斤钢材不如一斤白菜的价格。钢材价格为什么如此低迷?主要是供过于求的矛盾过于突出。产能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深,如何克服?
趋势二:需求回归常态市场倒逼加剧
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原因何在?
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三季度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还有三季度以来,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
“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盛来运分析说。
从消费角度来说,随着房地产的调整,需求回归常态,不过,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太强。据钢铁协会不完全统计,我国钢材的产能超过10亿吨,但是现在需求量在7亿~8亿吨。所以,供过于求必然造成价格的下跌。
其他一些行业的情况也是大致类似,反映在传统领域、传统行业,我国的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一部分企业产能仍在继续释放,如钢铁虽然过剩,但还需要生产,因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去产能化、去库存化的难度比以前大,持续的时间比以前长。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是产能过剩矛盾的体现。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去产能化的要求贯彻实施;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来说,一定要在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下主动调结构、转方式,这是我们国家跨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这个坎儿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最终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盛来运强调。
数据显示,最近两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15~59岁的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不只是比重在下降,而且绝对量也在减少。这种变化和转折带来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最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涨,即使在今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的情况下,外出农民工的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长10%。二是就业的压力有所缓解。
“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因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盛来运说。
■现象:据报道,临近“双11”,阿里巴巴早已抛出了“全球化”“无线化”“平台化”三个关键词,并计划首次在国外布置服务器、在国外建立仓储中心,还将新增天猫国际、速卖通等平台,扩容150万名快递员保障物流配送。业界预测,今年“双11”的交易总额有望冲击500亿元。
趋势三:新经济成分在茁壮成长
“关于四季度的经济走势,我们总的看法是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我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条件和潜力比较大。”盛来运对未来经济运行基本面仍然保持比较乐观的看法。
盛来运认为,中国经济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仍然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会继续得到发挥;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一些享受性消费会给经济提供增长的新动力;四是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创新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政策措施,效应会继续得到发挥。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盛来运说。
“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仍存在一系列积极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消费增速仍保持平稳,出口形势尚好。同时,未来基建投资还会发力,稳增长政策仍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从而部分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的影响。此外,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加大,全年经济增长仍能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第30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和制造业增速放缓短期内对经济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城镇化推进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经济中长期将实现更可持续和更高质量的增长。周小川预计,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个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动力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新的动力虽然代表新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体量还是比较小。”盛来运指出,“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仍然体现出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环境。”
(本报北京10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