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特別關注:思想家在想什麼?十大思想人物把脈中國思想走向

2014年03月18日11: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思想家在想什麼(24)

  “把思想方法搞正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種思維方式,即“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它們以改革為核心,分為三個層次,即 “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底線思維”。他充分認識到了思想的力量。

  戰略思維,是針對如何對當前改革進行定位這一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把中央戰略進一步明確為兩大戰略,即1990-2020年的小康社會戰略和2021-2049年的民族復興戰略。在第一個戰略中,當今中國已經進入“2012-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在第二個戰略中,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階段。從大尺度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既要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戰略目標,同時更要擔當起“全面深化改革”新使命。在此背景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反復告誡領導干部“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其目的就是要求領導干部從戰略尺度來看改革,從兩個100年的時間框架內來認識當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地位。

  如果說,戰略思維是一種從“高度”上看中國社會主義實踐這一偉大事業,那麼,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則就是從“整體性”和“時代性”上看。這是因為,系統思維針對的是關於改革的總體性和關聯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領導干部既要駕馭總體進程又要把握每一階段,既要善謀全局又要能抓一域。因此,系統思維,就是要解決關於改革這一偉大事業的總體進程和每一階段、全局和一域、總體性和關聯性等一系列重大關系的思維原則。而所謂創新原則,則源於改革具有時代性,今天的改革不同於昨天的改革,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改革的理論和實踐自覺實現與時俱進,就需要創新。創新思維是解決改革的與時俱進問題的思維原則。

  底線思維,則是針對改革要有邊界約束這一問題而提出的。從理論上說,任何事物都有邊界,超出該邊界,該事物就不成其為自身。改革,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同樣具有邊界。在改革中保持社會主義的邊界,這是改革的“方向邊界”﹔在改革中保持力度、節奏、領域等方面的可控性,這是改革的“操作邊界”。前者屬於政治紀律問題,后者屬於執政能力范疇。合起來看,關於針對改革的思維方法,體現出這樣的層次關聯:歷史定位(戰略思維)-關鍵框架(系統思維和創新思維)-操作規范(底線思維)。

  如何重視哲學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反復強調和督促領導干部要“學哲學、用哲學”。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把學哲學上升到執政黨建設的高度。他強調,“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注重從思想上建黨,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把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作為看家本領。

  總書記身體力行,反復強調“辯証思維”,更多地體現的是其現實針對性。例如,對看問題要一分為二這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辯証地看待改革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困難的一面﹔既看到其中的機遇,又看到其中的風險﹔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又要注重頂層設計。對抓工作要分清主次這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搞改革要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重大問題、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對透過表象找規律這一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就是從實踐中獲得真知﹔同樣,頂層設計也是找規律,是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今天,隨著改革走向全面和深入,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矛盾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深層次化。總之,無論是一分為二,還是分清主次、透過現象看本質,都來源於哲學的矛盾分析框架。

  這些無不從各個側面體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思想力量的敏感性和學哲學、用哲學的高度自覺性。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院長、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