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腦”比“一個大腦”好
與物質“原子彈”相比,精神“原子彈”是典型的公共產品或公共知識,任何人消費都不需要付費,任何人消費都不影響其他人消費。盡管生產精神“原子彈”的成本遠遠低於物質“原子彈”,但其收益和外部性卻可能遠遠高於物質原子彈。精神“原子彈”,是思想家個人創新和思想庫集體創新的結果。
什麼是思想家?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所謂“思想家”是指研究思想、思維和思考模式並且形成思想體系的人。古今中外富有智慧的人,都可能成為思想家。
什麼是思想庫?它是一種特殊的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它是由專家組成的、多學科的、專門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機構。思想庫進行“創造性思維”,其成果是思想,是知識,用以強化決策者的決策能力,從而對決策產生有利影響。
思想的主體不僅有思想家,還有思想庫﹔不僅有分散的思想者“個人”,更包括那些有組織的更具思想體系和思想傳承的“集體”或“政黨”。因為,“個人”的思想創新過程因生命周期結束而中止,“集體”或“政黨”的思想創新過程卻能夠綿延不斷、與時俱進、持續發展。在中國,中國共產黨不僅是最大的政黨組織,還是最大的思想家組織,有著成千上萬的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我們稱之為“黨的集體智慧”,還能夠通過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的決策有效地集中全黨全國的思想智慧,引領和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避免了社會主流思想因人事調整、思想者死亡、制度變遷而中斷或終止的可能。
如果將中國比作“東方巨人”,那麼主導國家重大決策的、高度智慧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就是這個巨人的“內腦”,為“內腦”決策出謀劃策、建言獻策、提供思想產品的各類思想庫,則是這個巨人的“外腦”。決策過程本質上是對信息和知識吸收、利用和再加工的過程。信息和知識是“投入”,決策結果是“產出”,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即使最聰明的決策者也始終面臨“投入”不足即信息不對稱性的問題,這包括信息數量不足、信息質量不高、信息溝通不暢。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作為“內腦”不斷推動重大決策走向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在決策過程自覺集中全黨(擁有8500萬名黨員)的政治智慧,主動問計於人民(擁有13億人)的社會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對稱性,不僅防止了重大決策失誤,並及時糾正了較小的決策失誤,使各項公共政策決策更具有代表性、包容性、靈活性和適應性,使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宏觀經濟基本穩定,而且成功應對了各種危機,在亞洲金融危機、世界金融危機等“世界大考”中交出了高質量答卷,還為中國長遠發展做出前瞻性的戰略部署。
近年來,黨中央積極鼓勵科學界(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高水平大學等“要深入開展政策研究,積極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努力為黨和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作出積極貢獻”。這就需要“外腦”更加科學化、專業化、職業化地輔助“內腦”,為決策層提供公共決策所需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還需要“內腦”更好地借力於“外腦”,主動問計於科學界、學術界及社會公眾。中國的發展已經証明:擁有“兩個大腦”比隻擁有少數決策者這一個“大腦”要好,前者更加發達、更加智慧,也更能夠在國際競爭中“以弱勝強”、“由弱到強”、“強而愈強”,穩固地立於不敗之地。
結 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智庫建設新時代
隨著全球化的持續深入和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年輕的中國智庫群體已經與全球智庫一道,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創新、大角逐、大發展時代。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與公民項目發布的《2013年全球智庫報告》統計,2013年,全球共有智庫6826個,其中中國智庫數量為426個,佔世界總數比重的6.2%,排名第二,第一名美國的智庫數量為1828個,佔世界總數的26.8%。根據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中國智庫報告》,中國智庫分為黨政軍智庫,社會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民間智庫四類﹔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智庫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影響力、多元化和國際化是中國智庫發展的趨勢。該報告指出,國際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將為中國智庫發展增添全球意識,海外著名智庫也可能介入中國國內政策制定過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國際化和全球化特征和趨勢更加明顯。參與智庫國際化合作的另一面是應對國際挑戰,參與國際競爭。這就對包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在內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提出了更高更長遠的要求。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相關專題 |
· 《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