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特別關注:思想家在想什麼?十大思想人物把脈中國思想走向

2014年03月18日11:08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思想家在想什麼(24)

胡鞍鋼:中國最大的創新—— “中國之路”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大規模創新、集體創新、加速創新、不斷創新的時代。人們不禁要問:中國為什麼會迅速崛起?這正是源於中國的創新。那麼,人們還會再進一步問道:中國最大的創新是什麼呢?這就是開拓了“中國之路”。

  所謂“中國之路”,就是鄧小平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會議上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不照搬前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模式,反對教條主義,也不盲目照搬西方式的資本主義模式。盡管當時要求學習西方現代化,借鑒西方的經驗與教訓,但更要超越西方現代化,獨辟蹊徑,探索和開拓中國道路。鄧小平提出的是一條不同於西方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也不同於其他所謂“非西方國家”(如印度)的現代化道路。從那時到現在,我們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創造出了大國迅速崛起的世界奇跡,也走出社會主義國家富強的“人間正道”。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將“中國之路”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什麼是中國改革的創新?筆者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實踐,把創新定義為“創造新的社會價值的(各類)活動”。這個定義有三個要點:一是能夠創造新的價值,而不是已有的價值﹔二是所創造的價值主要是社會價值,具有正外部性﹔三是與創新有關的各種活動,以技術創新為例,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本身,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創新資金的融資和投入、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有效保護、技術創新的示范應用和推廣等活動。這是一個廣義的創新定義,因為中國的改革是世界最大規模人口的創新實踐,並沒有先例﹔中國的改革也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創造世界最大社會價值的創新活動,同樣沒有先例。

  中國創新的主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特別中央領導集體的創新﹔二是中國人民的創新,包括工人、農民的創新,企業家、創業者的創新,科學家、工程師的創新,以及無數人才的創新。由此構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宏觀創新與微觀創新、國家創新與社會創新的有機結合,這就大大超越於僅有企業家創新和科學家創新的西方資本主義,從而顯示了社會主義的獨特優越性,使得中國不僅成功地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還成功地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

  中國思想創新機制

  中國最重要的創新機制在於思想創新、觀念創新。這包括幾方面的含義:一是“實事求是”,誠如毛澤東所言,“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按照中國國情辦事,避免脫離中國實際情況,超越發展階段。二是“解放思想”,誠如鄧小平所言,“就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觀念創新要提倡新思想、新主意、新觀念和新理念,並廣泛地擴散、傳播和應用,從而解放人們的思想,發揮人們的潛力,形成人們的創造力。三是“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言,“過去有許多做法和經驗已經不適用了,要根據新的實踐要求,重新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后來江澤民又將“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為“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胡錦濤同志又將“求真務實”寫入黨章,因此,“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路線。

  中國改革的過程還是一個“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循環往復過程。因制度創新、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變為觀念創新,又因觀念創新而變為制度創新、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

  這種“解放思想”的基本原理可以用“Ideas增長模型”解釋,其中Ideas包括觀念、主意、知識、經驗、智慧、思想及理論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由於Ideas是一個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特性的投入,我們把它稱之為“無形要素投入”或“軟投入”,以區別於資本、勞動、資源等“有形要素投入”或“硬投入”。“軟投入”與增長成正比,即使在“硬投入”沒有增加的情況下,“軟投入”仍然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增長。正如我們在比較改革前后的經濟增長率差異及其來源時發現,改革時期(1978年起,截至2010年)比計劃經濟時期(1952 —1978年)經濟增速高出了3-4個百分點,但是資本和勞動投入增長率並沒有多大變化,重要的原因是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率由負變正,達到3%-4%的水平,而這一轉變正是由Ideas所發揮的“邊際報酬遞增”重要作用所帶來的,也深刻反映了“解放思想”的促進作用和長期紅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