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內容簡介 |
|
|
|
小康社會建設作為民生的重要基石和標尺,其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都是一個永遠寫不完做不盡的大課題。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迄今的歷史長河中,《詩經·大雅·民勞》開啟了小康之言,司馬光詮釋了小康之涵,漢唐清留下了小康之鑒,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當代小康之基,改革開放開啟了小康之門,十六大豐富了小康之說,十七大提升了小康之略,十八大必將進一步深化和弘揚小康之慧。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首次系統闡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體系和實施戰略。今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十周年,為此,我們的“中國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報告”No.5特別以《以民為本: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10年(2002-2012)》為主題。[詳細] >>查看目錄 >>理論頻道 |
|
|
作者簡介 |
主編 鄒東濤 |
陝西省漢陰縣人,中共黨員,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老資格經濟學家李成勛教授上個世紀90年代撰文指出,鄒東濤是“進京三杰”之一。中國改革發展研究和培養人才是鄒東濤研究兩條並行的主線。鄒東濤主編叢書百余卷,發表學術論文近千篇。[詳細] [專欄]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8月 定價:75.00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