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依法行政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改革路上,依法行政當如何堅持?
袁曙宏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袁曙宏:以更大的勇氣和力度積極穩妥推進行政執法改革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復雜艱巨,關系到各級政府所屬大多數部門和數百萬行政執法人員,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力度積極穩妥予以推進。
  檢驗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方向對不對、效果好不好,最重要的標准就是看能不能有效解決行政執法中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聲音”,就是改革的重點,就是舊體制的突破口和新體制的生長點。我們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改革環節,確定事關群眾利益的重點改革任務,著力推進,率先突破。【全文】
中央黨校政法政法部憲法與行政法教研室主任

傅思明:憲法實施立權威 依憲行政是關鍵 >>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頒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這一論斷充分揭示了憲法實施的重要性。憲法與國家前途、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証憲法實施,就是保証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政府擔負著維護憲法權威、捍衛憲法尊嚴、保証憲法實施的重要職責。要想履行好這個職責,關鍵在於依憲行政。這要求我們將政府行政活動的准則和依據從一般法律上升至憲法,要求政府行使行政權力不僅要符合法律標准,還要符合憲法標准。從權力的最終來源角度說,依憲行政其實也就是依照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來管理社會、服務人民。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

馬懷德:簡政放權需依法改革放管結合>>詳細

  新一屆政府在大刀闊斧推進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堅持依法行政,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不僅取消了行政法規規定的含金量很高的審批事項,而且在推進改革的同時,及時修改相關的法規,或向全國人大提請修改相關法律。此次國務院修改20多部行政法規就是很好的例証。據統計,加上這次,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已經四次一攬子修改行政法規63部,廢止3部,三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改法律22部。此次修法重點是從法規中刪除行政審批的相關規定,從法律層面徹底取消行政審批項目,激發市場活力,為企業“鬆綁”。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教授

吳傳毅:政府公職人員要遵守職權法定原則>>詳細

  當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都處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這就要求法治要適時引導和保障。法治中國建設既關系到民眾權益保障,關系到如何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更關系到中國發展前程,沒有法治作動力作保障,就不能突破中國經濟發展瓶頸,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會步履維艱。盡管法治建設也需要地方先行先試,但更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需要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即加強頂層設計。法治中國建設隻有做到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不留法治死角,才能真正形成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文明風尚,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會期待才會變成現實。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

任進:以法治方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詳細

  依法行政主要是對政府行為的規范,而法治政府建設側重於對政府體制、機制的要求,是推進依法行政要實現的目標,建設服務型政府也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過程。轉變政府職能和體制改革的特點是“變”,依法行政的特點是“定”。妥善處理轉變政府職能與依法行政的關系,不僅要有創新意識和全局視野,還要有法治思維。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避免以不完善的制度和做法否定改革,另一方面,又要堅持法治原則,不以突破憲法和法律為代價去搞改革。
決策權的取得必須源於法律

北京日報:合法性是重大行政決策的第一要件 >>詳細

  行政機關作出重大行政決策的權力是一種重要的行政權,應當遵循依法行政的要求,依法取得、規范運行。相對於行政機關日常行使的、為維護行政秩序而實施行政管理的執行權而言,處於上游的決策權更加需要嚴格規范,否則違法的決策會帶來違法的執行,殃及整個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因此,所有重大行政決策都應當順應法治化的發展趨勢,都要求行政法從決策主體、權限、程序、內容等多個方面對其加以全面規范,都要通過合法性審查避免法外行政、違法決策。隻有明確要求決策權的取得必須源於法律、運行必須依據法律、后果必須基於法律,才能避免出現法外決策、隨意決策、非理性決策問題,才能避免決策權被濫用或者誤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決策風險和避免決策失誤。
法治思維促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學習時報:行政審批改革法治化是大勢所趨 >>詳細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質是行政權力的重新設定和配置,限制規范行政權力消極作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法律,法律是最堅實、最穩定的籠子。因此,破解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層次難題,需要引入法治思維,堅持法治原則,運用法治手段。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法治化已是大勢所趨。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亟須引入法治思維。當前,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遇到的障礙是體制性的、深層次的,尤其是公權力主體無形的抵制,大大抵消了改革的積極成效,但往往這些抵制又能夠逃離政策性措施的治理。

政府清廉首需“依法行政”  努力實現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首要建立健全公開規范權力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網友“千山雪紛紛”)【詳細】
依法行政重在落實  部門不依法,工作人員 就不會依法,自然你要求百姓守法,豈不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 百姓點燈”。(網友“交流暢通”)【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民主和法制建設的需要,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的需要,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隻有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才能促進行政管理的統一性、連續性和穩定性,才能真正保証行政管理為人民服務。隻有依法行政,才能讓違法者接受懲戒,讓守法者獲得遵守制度的紅利,讓誠實守信和公平正義在法治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本期編輯:萬鵬   實習生:高健哲 】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