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網上調查:改革心聲 展望十八屆三中全會

本期關注
  • · 三中全會與它所改變的中國
      三中全會已成為“改革”的代名詞,是觀察中國“后30年”變革的歷史線索。1978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一共召開過的7次三中全會,“深化改革”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不變主題。
      “經濟奇跡”與政治體制改革
      “后30年”有一個醒目現象,即經濟體制改革或伴生或催生著一系列其他領域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以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
      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史上重要一筆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中國夢”提供巨大“正能量”,值得在中國改革史上大書特書。[詳細]
張曙: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鄧小平對黨風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始終有著清醒的認識。1977年7月,他在第三次復出之初就指出:“要搞好我們的黨風、軍風、民風,關鍵是要搞好黨風。”1979年3月,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他強調:“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工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1985年9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又指出:“端正黨風,是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針對改革開放初期的新形勢、新任務、新問題,作出了“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的論斷,對新時期黨風廉政建設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端正黨風重在解決實際問題。鄧小平指出,端正黨風關鍵是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堅決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貪圖享樂、鋪張浪費等腐朽思想,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這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要反對的“四風”。

唐慶才:貫徹群眾路線 推進組織工作
王莉:教育實踐活動怎樣才能做實
徐守盛:建立健全制度推動作風建設常態長效
鄭志國:如何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統一
梁朋: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應有新突破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養老保險體系長期存在多種制度並存且相互割裂的問題。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全社會對於養老金並軌的呼聲漸高。
  日前,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的設計者們在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上達成方向性的共識,養老金並軌一事已基本沒有懸念,但具體方案仍期待頂層設計——
  日前有媒體披露,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設計者們在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上就養老保障制度達成了多項共識。記者隨即向與會人士核實並獲悉,目前,多方在頂層設計的規劃、養老制度的安排以及如何實現上述制度這3大問題上達成了方向上的共識,養老金並軌一事已基本沒有懸念,但具體的方案仍在討論中,相關政策何時出台也無定論。
  有關方面坦承,養老保險制度“多軌制”是歷史遺留問題,並軌難度非常大。但改革是否有成效,不僅關乎社會公平,更是對改革能力與魄力的考驗,因而必須堅定地推進。
  統籌層次低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一個重要缺陷,各地區之間無法橫向調劑,各自為政,加劇了不公平的現狀,養老金的投資方式改革也無從談起。

從“工業經濟”邁向“服務經濟”
李寧:新一輪稅改應以調結構為主
李海鬆:主動轉型 推動持續發展
李紀恆: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歷史淵源、廣泛現實基礎和客觀發展規律,對於我們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一以貫之的文化精神,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是一種無所不在的“軟實力”。不同的文化傳統,注定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路徑和命運也不盡相同。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延續至今,並在當代進一步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和競爭力,一個深層根源就在於獨特的中華文化優勢。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進的重要精神支撐”。

破除官僚主義須標本兼治
徐惟誠:依靠人民群眾 建設道德高地
王瑾:進一步推進政府體制改革
宋文新: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謝毅:堅決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如何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領導時期的歷史,正如鄧小平所說,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因為對這個問題如何回答,直接關系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斗的成就﹔關系到黨的團結,國家的安定﹔關系到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道路。如果把毛澤東領導時期黨的歷史說成漆黑一團,如果把毛澤東等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和領導人民在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加以否定,那就會從根本上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就會使黨和國家在政治上迷失前進的方向。
  上個世紀后期,美國的反共戰略家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敗》一書中,曾經建議蘇聯的自由化分子集中力量攻擊和丑化斯大林,批判“斯大林主義”。他認為,一旦把斯大林全盤否定了,蘇聯共產黨、蘇維埃政權的歷史就站不住腳,蘇共的執政地位和領導作用就會失去歷史的依據。蘇聯的自由化分子正是按照這個反共戰略,在戈爾巴喬夫、雅可夫列夫等人的支持下,從歷史問題上打開突破口,展開反共反社會主義活動,直到導致蘇共解體、蘇聯垮台。

劉希平:教師交流要堅持公平公正
公方彬:管網用網先要具備網絡思維
鄧小平談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
楊江帆:引導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本期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