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獨家特稿·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瞻

許勤華:深化資源價格改革的路向是“市場化”和“社會化”

2013年10月30日13:5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勤華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萬鵬)即將召開的三中全會將對我國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價格改革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備受關注。當前,在煤、電、油、氣等資源性產品領域,價格形成機制還不夠合理,成為價格改革需要打破的“最后壁壘”。資源價格改革於中國而言有何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勤華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中指出,即將到來的三中全會圍繞的議題主要是進一步深化中國的改革,而資源價格改革是此次改革任務的關鍵,如何進一步使價格更“市場化”和“社會化”是改革亟需完成的重大課題。

推進中國資源價格改革需深化三大認知

記 者: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按照這一方向,深入推進資源價格改革將面臨哪些問題

許勤華: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價格改革,特別是重點資源,如礦產、石油、水等,亦關乎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存亡。進一步的資源價格改革,需要正確處理資源與環境、國內與國際、經濟與政治、國家與企業以及市場與政府這五對關系。如何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以最終實現“競爭性環節由市場定價、自然壟斷環節由政府監管定價”的資源行業市場化改革,應是改革任務的實質。對於資源價格改革,首先有三個值得商榷的認知:

第一,中國不是唯一需要進行資源價格改革的國家。環顧全球,無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對於資源定價機制都在進行無窮的探索,使之更合乎市場規律,更體現社會公平的原則,更支持經濟良性發展,更獲取民眾的擁戴。隨著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以及國際資源供應條件的變化,各國資源定價機制都會進行相應的調整,以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宗旨。如,最近英國上調民用電力與煤氣價格,引發了政府與企業間關於資源定價的分歧,英國政府有可能由此更強有力地介入到資源定價的過程中,而企業則認為價格需更多反映成本,從國際市場進口能源和向用戶家庭配送電力、煤氣等運營成本都在提高,還要達到政府的綠色能源標准,加價實為不得以而為之。

第二,資源價格改革不是要政府的零作用。可以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資源定價領域政府是不干預的。不同經濟類型國家中資源定價機制的區別只是政府在其中起的作用大與小之分、調控重點資源領域之分、政府進行干預依據的原則之分、政府管理價格的機構設置之分,以及是否有第三方即社會監督之分。如,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其資源價格機制主要由市場供需決定,但美國政府在調控價格中依然發揮著較大的作用。其資源價格管理由州與地方政府負責,下設消費局負有保護消費者利益和監督企業價格行為的職責。又如,德國的資源價格機制是以市場調控為主、政府干預為輔,對於大部分資源採用“部分行政定價”原則,即對於天然氣、水、電供應的收費價格局部或間接地由政府來制定。再如,英國的資源價格機制存在一種特征,越是稀缺的資源,政府干預程度就越少。英國水資源較為缺乏,實行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經營管理,所以供水公司有權根據一定的因素自行制定供水價格。水價包括了水資源價值、服務成本與合理投資回報,是典型的盈利型資源價格體制。即便如此,政府仍通過法律及對水價設定價格上限等一系列措施來對水價進行宏觀調控。

第三,資源價格改革並不等同於漲價。而是通過改革以日益健全的法律和政策為依據,取締限制競爭的、不合法的企業聯合,取締不公平的交易方法,確保市場的公平性。毋庸置疑,資源價格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會有價格高企、波動頻繁的各種挑戰。但是政府一般會擴大優惠費率資源價格的收益人群規模或利用財政收入的增加部分調整收入比例,以減少改革帶來的負外部效應。如,2012年5月6日起,印尼針對包括銅礦、金礦、錫礦、鎳礦、鋁土礦以及銀礦在內的14中礦產出口增收20%的關稅,以次來實現本國的財政增收,因為礦業佔全國GDP的12%。但同時,印尼國會通過國家財政預算法修正案,以便在2013年6月22日政府取消燃油價格補貼計劃后為全國貧困家庭提供收入補償。但是收入補償一旦不能與因生活必需品價格由於資源價格上漲引發的通貨膨脹所適應,必將引發社會動蕩。最近,印度尼西亞爆發300萬人的大罷工,就是此類矛盾的突出表現。

與國外相比較,中國的資源價格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應該來說,從1993開始中國資源價格市場化進入了快速通道區,如,93和94年煤炭價格率先實現了市場化,除“合同煤”仍有一年一度的訂貨會以外(2009年煤炭訂貨會也取消了,煤炭實現了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其他煤炭價格一律由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石油價格日益國際化,天然氣價格則由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兼之﹔對電力行業引入競爭主體、實行廠網分開等。可以說,中國資源在定價機制方面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定價的形式,反映了市場運行的大致趨勢。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許勤華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熱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