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季節,也是滿懷希望的時刻。今天,肩負人民重托,心系百姓夢想,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人民大會堂商國是、議大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拉開大幕。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本期關注 |
一、牢牢把握黨建研究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指出,黨的十八大精神,說一千道一萬,歸結為一點,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為我們領會貫徹十八大精神、做好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開展黨建研究,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聚焦點、著力點、落腳點,努力為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要從90多年來黨的建設實踐中把握方向。就是要堅持唯物史觀,把歷史作為最好的教科書。毛澤東同志1942年曾說過,“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我們要從黨的輝煌歷史、巨大成就、成功經驗中“尋根守魂”,清醒認識黨的歷史、黨目前所處的方位,明確黨是怎樣走過來的、要怎樣走下去,這樣才能使黨建研究具有可靠的根基和不竭的動力。我們黨成立90多年來,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犧牲,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艱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同志響亮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不斷前進,“風景這邊獨好”。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深刻認知,明白這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開放30多年實踐的根本總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才會在黨建研究中,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方向,更加自覺地遵循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這個內在要求,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前后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不能彼此割裂這個政治問題,更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個基本觀點。
提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這個目標,不是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約23%的基礎上,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到2020年努力達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到6億人左右。形成6億中等收入群體,對未來10年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意義重大:意味著巨大消費需求潛力的釋放,從而支撐GDP年均7%—8%的中速增長﹔意味著利益關系調整的新突破,從而奠定“橄欖型”社會結構的重要基礎﹔意味著貧富差距的逐步縮小,從而形成走向共同富裕的大趨勢。
作為一個轉型與改革的大國,實現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主要取決於未來3年—5年轉型與改革的進程:人口城鎮化的轉型與發展﹔收入分配改革的實質性突破﹔公平有序的社會生態及其制度安排。
人口城鎮化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載體,城鎮化的發展轉型將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提供巨大空間
由於工業收益與服務業收益遠高於農業收益,發達國家歷史上中產階層的形成,主要源於人口城鎮化及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從中國的現實看,未來10年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重要的基礎和支撐在於人口城鎮化的發展轉型。
人口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是中等收入群體快速形成的過程。一般來說,城鎮化率處於30%-70%的時期,是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階段。2011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1.3%,但人口城鎮化率隻有35%左右,遠低於世界銀行統計的中等收入國家48.5%的平均水平。未來5年左右,隻要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的相關改革能夠取得突破,中國的城鎮化率有望以年均1%-1.2%的速度推進,人口城鎮化率有望以年均1.3%-1.5%的速度推進。這樣,到2020年人口城鎮化率有望達到50%-55%,初步接近60%左右的名義城鎮化率。屆時,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成為新增中等收入群體的“后備軍”。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李曉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為此,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他指出,從全會公報的內容看,這次改革突出了政府職能轉變這一核心。行政體制改革面臨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雙重任務,重在政府職能轉變,重在加快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機構職能體系,重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減少微觀事務管理,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辜勝阻說,轉變政府職能關鍵在權界清晰。
一要“放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向下放權,各級政府要不應該管而又管不好事還給社會中間組織向外放權,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
二要“削權”。以職能轉變為核心,繼續簡政放權,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收費、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要防止政府部門成了一隻“閑不住的手”,成為“萬能”和具有“無限責任”的強勢政府。
三要“分權”。推進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改變權力過於集中的局面。
四要“限權”。要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讓權力在憲法和法律的“籠子中”運行,要按經濟規律辦事。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微觀事務管理,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
五要“監權”。用權受監督,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政府必須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要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六要防止“侵權”。政府要從管制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防止政府對公民合法權益的侵權,確保依法行政。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改進工作方式,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思想與氣勢
毛文的特點首在磅礡凌厲的氣勢。
陸游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文章之勢,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氣、行事之勢。勢是不能強造假為的,得有大思想、真見識。古今文章家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純文人,一是政治家。純文人之文情勝於理,政治家之文理勝於情。理者,思想也。寫文章,說到底是在拼思想。隻有政治家才能總結社會規律,借歷史交替、風雲際會、群雄逐鹿之勢,納雷霆於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揚自己的政見。毛文屬這一類。這種文字不是用筆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全身心社會實踐的結晶。勞其心,履其險,礪其志,成其業,然后發而為文。文章只是他事業的一部分,如冰山之一角,是虎之須、鳳之尾。我們可以隨便舉出一些段落來看毛文的氣勢:
我們中華民族原有偉大的能力!壓迫愈深,反動愈大,蓄之既久,其發必速,我敢說一句怪話,他日中華民族的改革,將較任何民族為徹底。中華民族的社會,將較任何民族為光明。中華民族的大聯合,將比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諸君!諸君!我們總要努力!我們總要拼命的向前!我們黃金的世界,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前面!(《民眾的大聯合》)
這還是他在“五四”時期的文章,真是鴻鵠一飛,便有千裡之志。可以明顯看出,這裡有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影子。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