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沿著復興路,共圓中國夢,中華民族近代以來“逐夢史”之
前所未有接近民族復興的改革開放中國
王為衡
2013年03月04日08:3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沖破閉關鎖國困境開眼看世界的中國

在風雨如磐的舊社會憧憬“少年中國”

在救亡圖存的奮斗中求索“可愛中國”

 編者按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深情闡述,道出了人們熱議的“中國夢”最為本質的內容。近日,他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再次強調這一問題,並希望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

  近代以來的中國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中國夢”。面對瓜分豆剖的危險、亡國滅種的陰霾,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敢於在閉關鎖國的困境中向往“開放中國”,敢於在風雨如磐的舊社會呼喚“少年中國”,更敢於在救亡圖存的奮斗中為“可愛的中國”流血犧牲……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清末新政﹔從義和團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運動,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復興進行了種種探索,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找到了能夠真正實現“中國夢”的新民主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懷著民族復興的夢想,沿著民族復興的道路,經過90多年的接力奮斗,新中國“站起來”,改革開放“富起來”,新世紀“強起來”了。

  回顧歷史,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艱辛探索,順應了社會進步的時代潮流,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本刊今日以“改革開放的中國”、“可愛中國”、“少年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中國”為線索,追溯百余年歷史中的一些片段,重溫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逐夢史。國家好,民族好,個人才會好。中國夢激發愛國熱情,凝集改革創新力量。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定能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在邁向全面小康社會、共圓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今年的全國“兩會”共商國是,令人矚目。謹以此特刊祝賀盛會召開。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會議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人們逐漸實現了“溫飽夢”,並開始向著全面“小康夢”邁進。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於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1980年5月,定名為“經濟特區”。經濟特區的創辦,為該地區經濟帶來了迅猛發展,並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圖為1984年7月,國務院發出的《國務院關於設立國務院特區辦公室的通知》。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之不易。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上,主張“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允許先富、走向共富”、“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憑著“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的精神,辦企業、開工廠,引進來、走出去,逐漸活躍了市場,繁榮了經濟,最終促使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