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传递出啥信号?
  按照中央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先在中央政治局开展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2日至25日召开专门会议,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回顾总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联系思想实际和所分管地方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分析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研究提出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及有关制度规定。
  从这次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的主要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作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抓改进作风,必须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大力气改进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
  去年底,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这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好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贫困县考察,晚餐是四菜一汤,并且特别交代不上酒水;李克强总理赴浔阳调研,不封路、不清场、不管制,并且是入住宾馆的普通客房。这些务实亲民低调的工作作风,给老百姓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获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皆示范。古语有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都能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带头践行八项规定,那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又有何理由不去遵守和执行呢?作风关乎党风、关乎人心向背,一个执政党也好,一个小的机关也罢,只有作风过硬,才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次,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时机选的很准。时下,八项规定已经出台了半年多,而我们马上又要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因而,这次会议既是对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一次回顾总结,又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全体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认真对照自身,找差距、查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彻底说“再见”,认真研究学习加强作风建设的新规定,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密切、更和谐,让作风建设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华风:不要把中国问题都归因于制度
辛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党报谈反腐:走出治标与治本“反腐困境”
辛向阳:实现中国梦要破四道“中国难题”
人社部:建立适合国情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
  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24日在“拉美养老金改革对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启示”国际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制定养老金投资运营办法需要有关方面统筹研究,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养老金投资运营首先要有制度保障,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等配套建设,并从制度上明确政府应承担的职责。我国应该根据养老金制度设立的要求,建立适合国情的投资运营模式。业内人士分析,养老金投资运营整体办法有望近期出台。
  陈良认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首要原则是安全,即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本金不损失;其次是专家理财,确保收益;再次是规范运营行为,防范道德风险;还需要进行有效监管,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他强调,为了保证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目前有的人存在误解,认为养老金入市就是全面进入股市。我相信,如果政府把准备制定和实行的方案交给公众去了解和参与,疑虑和误解就会消除。”
  他表示,当前养老金投资运营存在的问题包括:
  第一,投资运营政策不配套。“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整体办法,目前还是执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投资运营政策,即养老金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实际收益率远低于CPI的涨幅,资金面临贬值缩水的风险。”
  第二,某些地方出现投资冲动。此前的地方养老金管理体制比较严格,主要原因一是某些地方政府自行投资曾出现问题,二是以前的基金积累较少,保值增值压力不大。“现在地方养老金积累越来越多,很多地方政府觉得资金应该更多地支持地方建设,出现了新的投资冲动。”
  第三,对于养老金投资运营,现在社会存在不同意见。“与拉美国家不同,目前我国有很多反对的声音,有的人简单地认为养老金投资运营就是进入股市,担心会血本无归,从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应加快养老金投资运营,当前的物价上涨、基金贬值是最大的风险。

人社部拟搁置延迟退休计划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一:“钱”在哪?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二:如何“盘活”存量?
盘活货币信贷存量三问之三:钱该流向哪儿?
竹立家: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近日,延安城管打人事件引起公众和公共舆论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给出的解释是打人者是“编外人员”,试图回避责任。由于类似的执法机构编外人员打人事件近几年接连发生,于是,公共机构的编制问题以及“编制内”与“编制外”人员的区分,就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方式和内容也必然发生转变,政府自身的转型也势在必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管理内容复杂程度的增加,原有的编制和人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于是许多公共机构因工作的需要,开始雇佣“临时工”以满足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需求。
  随着公共机构“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的进行,“临时工”现象大量减少,由于种种原因存留的少量“临时工”,在“三定方案”核定单位的编制和人员以后,正式名称被称为“编制外人员”。与编制内人员相比,编制外人员的最大特点是薪资不是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由各个用人单位自己解决。
  一般来说,在当代文明世界,公共机构分为三类:一是广义上的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执行监督。在我国,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其人员录用是刚性的,即“凡进必考”,因此,这些部门的编外人员相对很少。二是我们称为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策执行或公共服务职能,管理和服务任务非常庞杂,因此人员的雇佣数量也非常庞大,我们所讲的编外人员,也主要聚集在这一块。三是公共企业或国有企业,主要承担政府必须提供的基础性公共服务,除管理层外,人员雇佣相对宽松。
  因此,在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框定下,一些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机构的任务和目标,在过去十年逐步地“单位雇佣”而不是“国家雇佣”了大量的编外人员,有些事业单位甚至雇佣编外人员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编内人员,造成事业单位从人员选拔标准、岗位人员管理、薪酬管理、权责界定等方面的混乱现象,特别是一些具有执法权的单位,一旦把公共权力赋予一些未经严格选拔和训练的素质不高的编外人员,让其代表政府执法,势必会给政府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而在一些事业单位,一些编外人员干着和编内人员一样的专业工作,仅仅因为身份的不同,薪酬待遇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单位内部人员关系微妙,管理难度加大。

梳理5年审计报告:凸显中央单位“十顽疾”
看党群关系,不能忽视干群心理
董振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制胜法宝
邹东涛:简政放权 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重温邓小平的改革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关键节点。第一个关键节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党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拉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第二个关键节点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社会自此正式进入现代经济的发展轨道。而当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又逐步推进到一个新的瓶颈期和关键节点。我们现在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处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处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时期,处于构建现代阶层结构的关键时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从经济现代化开始转向有重点的全面现代化,由物的现代化转向人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洁而准确地称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越是在这样的决定性阶段与关键节点,问题往往积压得越多、越严重。如果能够有效破除各种障碍,渡过这个节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与水平。如果过不了这个节点,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最后成功。在这样一个新的瓶颈期,在这样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态度上的坚定、思路上的清醒、举措上的有力是极为必要的。也正由于此,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深刻思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于中国改革有着深刻的分析与精辟的认识,其改革观对于改革具有根本而长久的指导意义。
  中国改革的推进必须以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为前提  
  在理论上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搞不清楚,或者从本本出发,或者从主观设想出发,对于事物提前定性:这是社会主义的,那是资本主义的,条条框框太多——按照邓小平的思路,这样根本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打破了将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认识,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应该具有的功能。所谓“猫论”实际上就是这种功能性本质观的形象说法。

最难就业季我们的教育该反思什么
高考公平的理想与现实,你怎么看?
人民日报驳"向上通道封死"论:不信奋斗信什么
媒体报“潜规则”充斥高校基建工程各环节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编辑: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