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難面前,是束手無策、畏縮不前,還是克難攻堅、奮力前行?作為領導干部理所應當選擇后者,應該千方百計採取切實可行的好措施、好辦法,努力解決困難。好措施、好辦法哪裡來?答案是從群眾中來。

踏石留印轉作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述評
  今年兩會期間,一項媒體調查顯示,87.5%的人感覺今年兩會會風得到明顯改進。
  3月14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則以“中國兩會彰顯節儉之風”為題刊文感嘆:“來自全中國各地近3000名代表都在努力響應中共新一屆領導人有關朴素和節儉的號召。”
  兩會會場的這股清風,恰是各地各部門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的一個有力例証。事實上,自2012年末刮起的這陣陣清風,不僅讓廣大干部、更讓億萬群眾深切地感受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強勁“威力”!
  會議數量下來了,質量上去了
  “轉作風,首先就要轉會風。”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教授表示,中央八項規定明確要求,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再按以往那種“會議落實會議”的老套路干,行不通了。
  26個部門逐一簡要匯報新一年度抓什麼、怎麼抓,分管院領導分門別類“點睛”,主要院領導“搬”出上一年度全國檢察業務位次排名並重點講評……春節過后,安徽省檢察院謀劃新春工作的年度例會頗具新意——這種“站位排隊”的會議,讓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愈加明晰目標任務的同時,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爭先進位的壓力。
  台上,一個話筒,7位副區長輪流說,每人30分鐘,一年主要工作隻揀“干貨”﹔台下,區裡41個委辦局、17個街道的“一把手”、副職,一人一本一筆,記下與各自領域有關的內容,回去立馬落實……近日,北京市東城區召開了2013年政府全體(擴大)會議,以往需要分片召開7次的工作部署會,被精簡整合成了1個會。而今,“一會制”的推行不僅僅在每年年初的這一次大會,精簡會議、提高效率在東城區已成常態。
  干部從“會海”裡解脫出來,騰出來的時間、精力才能更多投向基層。
  為確保領導干部深入基層不走過場,山西省出台了改進工作作風、搞好調查研究的實施辦法,要求常委、副省長每年下基層調研時間不少於60天,每年駐村3至5天,堅持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而在山東,沂水縣啟動的干部直接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活動,則要求全縣萬名干部每人長期聯系30戶左右的群眾,從求實效、動真情和常態化入手,構建干群之間經常性的溝通渠道,將“為民服務”的宗旨“寫”進百姓心坎裡。

“中國道路中國夢”征文啟事
人民日報評論部:“正學風”是一項政治責任
將軍學習札記:關於人心向背的幾點思考
國家、社會、個人:中國夢的價值主體
汪同三解讀:“中國經濟升級版”五大路徑
  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中外記者會上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在最近的考察中,李克強總理首次詳細闡述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五大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原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做客人民網,就國內外經濟形勢與網友進行了交流。他指出,中國經濟升級版,這是一個很形象的對經濟發展的表述。五大路徑,綜合組成了經濟發展的升級版,缺一不可。
  “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五大路徑包括:
  1、 要在擴大開放中擴大內需,立足內需,面向世界,深耕亞太﹔
  2、 要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3、 要立足於拉動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
  4、 要是環境資源可支撐﹔
  5、 靠開放促改革,靠制度創新釋放紅利。
  汪同三:首先講到內需,從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就提出來一個倒逼機制,從國內發展來看要擴大內需,從國際環境來看,也決定我們要擴大內需。所以,擴大內需是我們中長期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是關鍵的任務,這是基礎。
  第二,如何去擴大內需,我們要注重質量和效益,不能盲目地追求數量,不能盲目地提高成本,要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益,這是很重要的第二點。
  第三,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為了民生。我們這麼辛苦的工作,發展經濟,就是為了老百姓過好日子,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以,第三條講的是我們的具體目標,這是要解決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長。
  第四,我們發展生產,提高效益,轉變發展方式,讓老百姓有更多的收入,受到一個重要的制約,就是資源和環境。如果老百姓收入再多,而生活的環境遭受污染,這是大家誰也不願意。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想到,我們是受一定資源和環境約束的,在這樣一個條件下來實現我們前面的幾點。
  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李克強總理講的第五點,要靠改革開放,之所以能過去30多年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們要想再繼續前進,實現小康社會的話,離不開改革開放。所以,這五點都重要,要看到他們之間有機的聯系,綜合平衡地把各方面的工作搞好,才能保証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實現。

網上調查:微信該不該收費,您怎麼看?
專家解讀CPI:全年能控制在3.5%以下
財政部副部長:走中國特色住房保障道路
住建部:保障房建設管理時間表公布
望海樓:博鰲論壇將影響亞太發展格局
  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會4月6日—8日在中國海南博鰲鎮召開。屆時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商、學界千余位代表,將圍繞“革新、責任、合作:亞洲尋求共同發展”這一年會主題,展開各種形式的交流與互動。
  年會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文萊、哈薩克斯坦、緬甸、秘魯、贊比亞、芬蘭、墨西哥、柬埔寨、新西蘭、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蒙古等國的十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蒞臨,也將使本屆論壇更具影響力。
  更為關鍵的是,本屆博鰲論壇是在世界經濟開始復蘇、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初具雛形、中國新一屆領導人開始主政以及朝鮮半島局面緊張惡化的大背景下舉行的,論壇透露出的戰略信息和發展意向必然會舉足輕重。
  一如論壇主題所闡示的那樣,革新、責任、合作,尋求共同發展,是亞洲以至世界政治前景的主旋律,是全球及區域經濟復蘇的主動力。欲尋求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革新﹔欲維護區域及全球穩定繁榮就必須承擔責任﹔而合作共贏,非分裂紛爭,才是亞洲國家與地區的唯一光明前途所在。
  美國過去兩年來搞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其目的是恢復提高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和利益分享,心理上主要是出於對中國、印度及俄羅斯等國在亞太地區實力增長的擔憂,手段則是通過推動某些亞太國家如日本、菲律賓等的前出對抗,而美國實行殿后介入來形成聯動效應。
  為此,本屆博鰲論壇及首腦會議如成功舉辦,推動中國所倡導並為眾多與會國所充分響應的“亞洲尋求共同發展”共識及有關舉措落實,那麼在相當意義上也將起到對美國主導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實行“再平衡”的作用,其戰略意義不可低估。
  中國新一屆政府和最高領導人正面臨著在亞太以至全球排除紛爭與動亂干擾、為中國發展創造持續良性的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承擔更大責任等嚴峻考驗。譬如最近朝鮮半島的持續緊張對抗局面,就不是中國以及亞太國家和地區所願意看到的。亞太地區人民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動亂﹔要合作,不要內耗,是不可逆轉的民意和潮流,是全體亞洲人民與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本屆博鰲論壇及首腦會議的召開正當其時,世界期待著中國與亞太各國激發合作戰略,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向著名副其實的太平洋世紀不斷跨越。

朱相遠:把政府錯裝的手還給市場
許耀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體政治制度
冒充紀委官員打記者,不可容忍
於長革:財政可成為改革突破口
中南大學體制改革:"以人為本"回歸教育本身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在廣東考察工作時強調,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兩會勝利閉幕后,改革再次成為社會各界熱議話題,從中央到地方改革之風勁吹中華大地。高等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黨建專家、中央黨校黨建部李民教授攜中央黨校高校改革發展調研組於4月2日到達中南大學,進行了為期3天的相關課題調研。此次調研以中南大學的改革發展為對象,調研活動多主題、多層次、類型豐富,短短幾天內,調研組內分工,齊頭並進同時開展各種密集的調研座談與調查問卷,從教學改革、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體制與后勤管理體制等多方面開展深入研究。
  4月2日,調研組分別開展了四組調研座談,包括中南大學的定位與改革的價值取向,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如何看待中南大學教學改革,中南大學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等四大主題座談。其中,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就該校改革的價值取向和定位問題與調研組全體成員開展了熱烈並深入的交流。
  調研期間,調研組成員分組從大學定位極其改革的價值取向、中南大學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其成效、科研管理體制改革、教師崗位分類管理情況、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進度及成效、學校中層對改革的認識及改革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教職工對改革的認識及改革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本科生如何看待中南大學教學改革、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情況等多個方向和層面,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了解改革中的中南大學和正在進行中的中南大學改革。
  調研組負責人李民教授認為,當代中國已進入到改革的攻堅階段,其中最難的就是高校的改革。而高校的改革直接關系到中國的未來,關系到“中國夢”能否一步步實現。因此,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正在進行中的中南改革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調研組期望通過對中南校內改革的實踐考察和學理分析,總結、挖掘“中南樣本”的顯性和潛在經驗,探求可供中國高校改革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爭議成龍捐寶不如反思古建筑保護
《鄧小平時代》作者傅高義在重慶談小平
部分尖子生“不適應” 落選清華自主招生
劉志偉:改文風 提升領導者言語表達能力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