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全黨全國迅速興起了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熱潮。時代要求我們必須原原本本學習十八大報告和黨章,全面准確學習領會十八大精神。為此,人民網理論頻道推出《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 13億追夢人實干興邦》系列策劃,幫助廣大網友深入認識和理解十八大精神,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奮斗的實踐中去。本期主題為“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讓全民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

辛鳴: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國夢”塑魂
  “中國夢”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為西方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崛起,這些都是全新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夢”是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個嶄新的夢,必須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為其界定內涵、塑造靈魂、彰顯本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主體,決定了“中國夢”既是個體夢又是國家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共同富裕作為根本原則,始終堅持使發展成果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當把“國”與“家”、“民”與“族”融為了國家民族,把“你”“我”“他”整合為了“大家”,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就會變成現實的生活狀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現實的運動,決定了“中國夢”既指向未來又呈現當下。面向未來,“中國夢”承載了我們美好的希冀與追求﹔著眼當下,“中國夢”要求我們的一切制度安排都應努力扶正卻邪,通過階段性的目標為走向新社會奠基鋪路,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表明“中國夢”的起點就在腳下而不在別處。

顏曉峰:中國精神激勵中國夢想
新華社:筑夢,凝聚13億人的磅礡力量
夏春濤:“中國夢”與“美國夢”的本質區別
公方彬:精神崛起 走向世界的中國之夢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個大戰略
  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也是釋放消費紅利的主力軍。未來5—10年,確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大戰略,明確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大目標,關系到經濟社會轉型與改革的全局,對於協調重大利益關系、形成廣泛的改革共識、提振社會對改革的信心,意義重大。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增,不是貧富差距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應當是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自2010年以來,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課題組就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破題收入分配改革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多次召開相關的國際研討會集思廣益,對該問題進行交流與探討。課題組調查研究的結論是,我國正處於由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關鍵時期,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是個大戰略。如果能夠以民富優先破題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到2020年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使其佔總人口的比重不低於40%,從而奠定橄欖型社會的基礎。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
  調研結果表明,當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例大致為23%—25%,規模約為3億人。我國經濟結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但社會結構指標還仍處在工業化初期水平,滯后於經濟結構大約15年左右。
  ⒈從國內收入結構看,50%以上城鄉居民收入低於平均水平
  以2012年第一季度為例,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8%,其中中位數為5658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560元,實際增長12.7%,其中中位數1872元。城鄉居民收入的中位數遠遠低於平均數,50%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低於平均數。低收入者比重偏大。
  ⒉與目前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嚴重落后
  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中等收入群體佔比大都在70%以上,遠高於我國。例如,美國人均年收入從3萬美元到100萬美元的群體都是“中產階級”,佔全社會人口的90%。
  
國企高管薪酬憑啥“旱澇保收”
最低工資標准偏低 需落實年增13%以上
公務員考試“考碗族”變“考霸”
人社部:H7N9患者醫保報銷可放寬條件
“三公經費”隻減不增方能取信於民
  財政部18日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9.69億元,這一數據比去年的預算執行數減少1.26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減少0.2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0.33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0.64億元。
  自2010年首次公開部門預算以來,今年是中央部門連續第四年推進部門預算公開,與往年相比有明顯的三大亮點,一是部門“三公經費”預算首次與部門預算同步公開,這更便於公眾監督預決算情況﹔二是預算的一些科目更加細化﹔三是“三公經費”隻減不增。
  對於公眾來說,最感欣慰的當屬“三公經費”隻減不增。在今年3月17日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李克強總理提出“約法三章”:本屆政府任期內,一是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財政供養的人員隻減不增﹔三是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隻減不增。如今恰好過了整整一個月時間,我們可以發現承諾正在兌現。
  推動預算公開,削減“三公經費”,既是打造透明財政、民生財政的需要,也是打造廉潔政府、廉價政府的必經之路。

辜勝阻:行政體制改革的“六權”法則
周天勇:新任領導層發出積極改革訊號
改革更需要的是觸動“利益的雷區”
新一屆部長執政新理念:改革 公平 廉潔
科普: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了嗎?
  四川蘆山地震勾起了國人對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回憶,再想到近年來印度尼西亞、智利、日本等國多次發生8級到9級大地震的情況,人們不禁會想: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了嗎?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一些國際地震專家。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杰西卡·特納說,盡管近年來世界各地發生了多次震級較大的地震,但“我們隻能說地球在運動,目前沒有明顯証據顯示地震增加”。
  同屬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專家伊麗莎白·科克倫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年都會有一次8級以上地震,近20次7級以上地震,超過120次6級以上地震。因此,近年來多次大地震並不表明地震正在增加。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副教授彭志剛介紹說,地震學界對於地球是否進入活躍期還在爭論之中,尚未達成共識。有一種觀點認為,自2004年印尼大地震以后,全球幾乎每年都要發生兩次8級以上大地震,發生幾率高於2004年前平均兩年一次,所以地球進入了地震活躍期。
  上一個特大地震比較集中的時期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1960年,智利發生9.5級地震,這是有科學記錄以來震級最高的地震。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又發生了9.2級地震。所以,一些地震學家提出“超大地震活躍期”的概念。
  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些情況完全可能是隨機現象。人類對地震有可靠的觀測記錄實際上始於1900年,到現在也隻有一百多年時間。區區一百多年,對研究地震的周期性來說還是太短了,因此,得出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的結論為時尚早。
  在記者採訪的專家學者中,大多數對“地震活躍期”的說法持謹慎態度。美國航天局地球物理學家湯姆·帕森斯就認為:“地球發生地震的頻率有高的時期和低的時期,但這種高低起伏難以與隨機現象區分開來,所以,對於所謂的活躍期有多長,我們無法做出評價。”

宿舍關系: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深聚焦:一季度電影牛市釋放新信號
教育部:高校招聘會禁以"985"、"211"設限
北大招辦主任:北大的招生標准是什麼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
  • 匿名發表  署名:
  • 驗証碼:

  •    
  • 留言須知
  • 編輯:朱書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