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难面前,是束手无策、畏缩不前,还是克难攻坚、奋力前行?作为领导干部理所应当选择后者,应该千方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好措施、好办法,努力解决困难。好措施、好办法哪里来?答案是从群众中来。

踏石留印转作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述评
  今年两会期间,一项媒体调查显示,87.5%的人感觉今年两会会风得到明显改进。
  3月14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则以“中国两会彰显节俭之风”为题刊文感叹:“来自全中国各地近3000名代表都在努力响应中共新一届领导人有关朴素和节俭的号召。”
  两会会场的这股清风,恰是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一个有力例证。事实上,自2012年末刮起的这阵阵清风,不仅让广大干部、更让亿万群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强劲“威力”!
  会议数量下来了,质量上去了
  “转作风,首先就要转会风。”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表示,中央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再按以往那种“会议落实会议”的老套路干,行不通了。
  26个部门逐一简要汇报新一年度抓什么、怎么抓,分管院领导分门别类“点睛”,主要院领导“搬”出上一年度全国检察业务位次排名并重点讲评……春节过后,安徽省检察院谋划新春工作的年度例会颇具新意——这种“站位排队”的会议,让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愈加明晰目标任务的同时,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争先进位的压力。
  台上,一个话筒,7位副区长轮流说,每人30分钟,一年主要工作只拣“干货”;台下,区里41个委办局、17个街道的“一把手”、副职,一人一本一笔,记下与各自领域有关的内容,回去立马落实……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召开了2013年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以往需要分片召开7次的工作部署会,被精简整合成了1个会。而今,“一会制”的推行不仅仅在每年年初的这一次大会,精简会议、提高效率在东城区已成常态。
  干部从“会海”里解脱出来,腾出来的时间、精力才能更多投向基层。
  为确保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不走过场,山西省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搞好调查研究的实施办法,要求常委、副省长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每年驻村3至5天,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而在山东,沂水县启动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活动,则要求全县万名干部每人长期联系30户左右的群众,从求实效、动真情和常态化入手,构建干群之间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将“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百姓心坎里。

“中国道路中国梦”征文启事
人民日报评论部:“正学风”是一项政治责任
将军学习札记:关于人心向背的几点思考
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
汪同三解读:“中国经济升级版”五大路径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最近的考察中,李克强总理首次详细阐述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五大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做客人民网,就国内外经济形势与网友进行了交流。他指出,中国经济升级版,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对经济发展的表述。五大路径,综合组成了经济发展的升级版,缺一不可。
  “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五大路径包括:
  1、 要在扩大开放中扩大内需,立足内需,面向世界,深耕亚太;
  2、 要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 要立足于拉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
  4、 要是环境资源可支撑;
  5、 靠开放促改革,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
  汪同三:首先讲到内需,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来一个倒逼机制,从国内发展来看要扩大内需,从国际环境来看,也决定我们要扩大内需。所以,扩大内需是我们中长期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关键的任务,这是基础。
  第二,如何去扩大内需,我们要注重质量和效益,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不能盲目地提高成本,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点。
  第三,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为了民生。我们这么辛苦的工作,发展经济,就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第三条讲的是我们的具体目标,这是要解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
  第四,我们发展生产,提高效益,转变发展方式,让老百姓有更多的收入,受到一个重要的制约,就是资源和环境。如果老百姓收入再多,而生活的环境遭受污染,这是大家谁也不愿意。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我们是受一定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在这样一个条件下来实现我们前面的几点。
  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李克强总理讲的第五点,要靠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过去30多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靠的是改革开放,我们要想再继续前进,实现小康社会的话,离不开改革开放。所以,这五点都重要,要看到他们之间有机的联系,综合平衡地把各方面的工作搞好,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实现。

网上调查:微信该不该收费,您怎么看?
专家解读CPI:全年能控制在3.5%以下
财政部副部长:走中国特色住房保障道路
住建部:保障房建设管理时间表公布
望海楼:博鳌论坛将影响亚太发展格局
  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4月6日—8日在中国海南博鳌镇召开。届时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千余位代表,将围绕“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这一年会主题,展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
  年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及文莱、哈萨克斯坦、缅甸、秘鲁、赞比亚、芬兰、墨西哥、柬埔寨、新西兰、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蒙古等国的十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莅临,也将使本届论坛更具影响力。
  更为关键的是,本届博鳌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初具雏形、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开始主政以及朝鲜半岛局面紧张恶化的大背景下举行的,论坛透露出的战略信息和发展意向必然会举足轻重。
  一如论坛主题所阐示的那样,革新、责任、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是亚洲以至世界政治前景的主旋律,是全球及区域经济复苏的主动力。欲寻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革新;欲维护区域及全球稳定繁荣就必须承担责任;而合作共赢,非分裂纷争,才是亚洲国家与地区的唯一光明前途所在。
  美国过去两年来搞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是恢复提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利益分享,心理上主要是出于对中国、印度及俄罗斯等国在亚太地区实力增长的担忧,手段则是通过推动某些亚太国家如日本、菲律宾等的前出对抗,而美国实行殿后介入来形成联动效应。
  为此,本届博鳌论坛及首脑会议如成功举办,推动中国所倡导并为众多与会国所充分响应的“亚洲寻求共同发展”共识及有关举措落实,那么在相当意义上也将起到对美国主导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实行“再平衡”的作用,其战略意义不可低估。
  中国新一届政府和最高领导人正面临着在亚太以至全球排除纷争与动乱干扰、为中国发展创造持续良性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承担更大责任等严峻考验。譬如最近朝鲜半岛的持续紧张对抗局面,就不是中国以及亚太国家和地区所愿意看到的。亚太地区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动乱;要合作,不要内耗,是不可逆转的民意和潮流,是全体亚洲人民与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本届博鳌论坛及首脑会议的召开正当其时,世界期待着中国与亚太各国激发合作战略,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向着名副其实的太平洋世纪不断跨越。

朱相远:把政府错装的手还给市场
许耀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政治制度
冒充纪委官员打记者,不可容忍
于长革:财政可成为改革突破口
中南大学体制改革:"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身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去年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两会胜利闭幕后,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话题,从中央到地方改革之风劲吹中华大地。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党建专家、中央党校党建部李民教授携中央党校高校改革发展调研组于4月2日到达中南大学,进行了为期3天的相关课题调研。此次调研以中南大学的改革发展为对象,调研活动多主题、多层次、类型丰富,短短几天内,调研组内分工,齐头并进同时开展各种密集的调研座谈与调查问卷,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与后勤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4月2日,调研组分别开展了四组调研座谈,包括中南大学的定位与改革的价值取向,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如何看待中南大学教学改革,中南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等四大主题座谈。其中,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就该校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定位问题与调研组全体成员开展了热烈并深入的交流。
  调研期间,调研组成员分组从大学定位极其改革的价值取向、中南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其成效、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情况、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进度及成效、学校中层对改革的认识及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职工对改革的认识及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本科生如何看待中南大学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情况等多个方向和层面,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改革中的中南大学和正在进行中的中南大学改革。
  调研组负责人李民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已进入到改革的攻坚阶段,其中最难的就是高校的改革。而高校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国梦”能否一步步实现。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正在进行中的中南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调研组期望通过对中南校内改革的实践考察和学理分析,总结、挖掘“中南样本”的显性和潜在经验,探求可供中国高校改革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争议成龙捐宝不如反思古建筑保护
《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在重庆谈小平
部分尖子生“不适应” 落选清华自主招生
刘志伟:改文风 提升领导者言语表达能力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编辑:朱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