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學生最適合北大培養?或者換句話說,北大招收學生的標准是什麼?
我認為,除了高考成績作為智力性標准外,北大招生至少還應當有以下4點非智力性標准——
首先,你應當已經接受了良好的基礎教育。這將為你的下一步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教育是連續的,也是終身的。即使從知識積累的角度來說,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盡管有極少數天才可能沒有經過基礎教育而直接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仍然需要接受一個完整系統的國民教育。當然,我所說的“良好教育”,絕不僅僅意味著學生獲得了比較高的文化課考試分數。它還要求學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判斷力,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強健的體魄。以前我們曾經使用過“綜合素質優秀”這個表述,說的是同一個意思,但現在已經用的比較少了。因為一說起“綜合素質”,有人就說這是指唱歌跳舞、彈鋼琴,沿著這個邏輯下來,自然而然批評北大招生有歧視農村孩子之嫌——顯然,農村孩子中會彈鋼琴的少之又少。這實在是一個典型的情緒化誤讀。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從來都沒有說過“綜合素質”就是指唱歌跳舞、彈鋼琴。相比較而言,我認為“良好教育”的表述,對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可能都適用。
其次,你應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豐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新欲望。北大是一個以文理醫工見長的綜合性大學,培養的是未來能夠影響世界甚至是改變世界的靈魂人物。也就是說,她培養的不是一般性人才,而是人才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領袖級人才。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蓋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我們相信,隻要有了好奇心和痴迷的不顧一切的狂熱激情,你才可能為你即將從事的事業傾注全部的心力,從而作出非同一般的成就。人類文明史上的所有偉大創造,無不是來源於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這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進的根本動力。
第三,你應當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希望每一個邁進北大校門的學生都是野心勃勃的,無論男女,都具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和自信。你們從進入北大的第一天起,就應當立下雄心壯志,為國家、民族乃至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自己哪怕是最微小的貢獻。這是北大最重要的歷史傳統和精神內核。北大人似乎天生具有一種特殊的理想主義氣質。一旦佩帶上北大校徽,他們頓時就有了一種被選擇的庄嚴感和神聖感。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即使是像堂吉訶德一樣也在所不惜。很難說清楚這種氣質從何而來,也許這是歷史賦予的必然?因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和北大息息相關。
最后,你應當具備進一步發展的潛能。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全球化時代。隨著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未來的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不確定。今天你在大學裡學習的一切知識,很快都會變成明日黃花,無法應對日益復雜的未知世界。唯一的辦法,是你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能夠隨時根據現實環境的變化,充實完善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固然需要你在大學期間通過學習以往的知識獲得訓練,但更重要的,是你自身具備進一步發展的潛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以及持續不斷的求知欲望。近年來,我見過許多高考分數很高的學生。他們很聰明,也很勤奮,但在中學階段已經被日復一日的條件反射式的訓練磨光了所有的激情,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有的甚至到了退學的地步,的確十分可惜。這樣的學生,即使高考分數再高,也不適合北大培養。即使到了北大,也難以有什麼作為。
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由於招生錄取制度的差異,我們在如何發現識別選拔優秀人才方面還缺乏起碼的經驗——我們隻會通過單一的考試分數選拔人,而哈佛、耶魯等世界一流大學已經在這方面積累了上百年的成功經驗。
耶魯大學的招生官員曾經告訴我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中國學生,對歷史學非常感興趣,在中學階段就通讀了《劍橋中國史》和《資治通鑒》,耶魯大學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的所有中英文著作他如數家珍,還發表了一些歷史方面的小文章。這樣的學生應當是每一所大學都非常歡迎的,但耶魯最后拒絕了他。原因很簡單。
面試官問他:“晚上睡覺前你和宿舍裡的同學都聊些什麼?”(他是住校生。)他回答說:“我給他們講各種各樣的歷史故事。”面試官認為,一個正處在青春期的男孩子,晚上睡覺前和宿舍裡的其他男生聊的不是女朋友就是足球,誰會有興趣去聽你的歷史故事呢?要麼說明他說的是假話,要麼說明他和周圍的同學不合群。而耶魯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從事公共服務的領袖,一個不能和周圍其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人,未來怎麼可能率領大家作出巨大成就呢?因此,盡管他可能將來會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歷史學家,但不符合耶魯大學的招生標准。
這個故事對我的影響很大,它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學在甄別發現選拔潛在性人才方面的一些奧秘。這些核心秘密局外人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必須根據北大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需求,研究制定出具有鮮明北大特色的可以被觀測的人才選拔標准。這項工作極其艱巨,任重道遠,但時不我待,我們要奮起直追。
(本文作者為北大招生辦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