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实时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欧洲之行系列活动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习近平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中外交流

新华网(2014-05-09 13:33)

  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中外交流——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五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就中华文化与“中国梦”、文明交流与世界和平的深刻关联作出重要阐释,引起世界积极反响。 弘扬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代表这个国家自古而今的审美、追求与理想,连接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的“中国梦”也是如此。 回望历史长河,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详细]

贾文华:习主席访问欧最大亮点是对文明互鉴交流的彰显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5-14 10:59)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黄策舆)今日上午,人民网理论频道邀请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贾文华教授做客人民网,以“解读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贾文华在访谈中指出,习主席访问欧洲最大的亮点,是对文明互鉴、文明交流的突出与彰显。 贾文华谈到,一般说来,中国与美欧在意识形态、制度属性、价值观念,还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等各方面,都存在重大的差异,而我们以往大概注重于现实利益范畴之内,或者是意识形态考量范畴之内的这种对外交流与活动,往往会造成合作方之间缺乏必要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从这…[详细]

冯仲平:未来中欧关系的“2.0版本”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5-14 13:51)

  人民网北京5月14日电 (黄策舆)今日上午,人民网理论频道邀请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贾文华教授做客人民网,以“解读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冯仲平在访谈中提到,随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未来中欧关系的“2.0版本”更加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冯仲平谈到,过去30年,中欧关系中最主要的是经济贸易合作,这个合作惠及了双方,到今天,欧盟已经成为我们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十年一贯如此。我们出口欧洲的量非常大,欧洲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出口市场。这就是我们30年中欧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可以看得见、…[详细]

习近平欧洲之行:用自信唤醒欧洲对中国的重新认识

新华网(2014-04-23 08:12)

  2014年4月21日,央视播出习近平访问欧洲特别报道节目——《一桥飞架中欧》,详细讲述了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以及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发展。令许多观众看得激情澎湃。 在世界制度和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要变革的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对于欧洲五国的访问,掀开了中国对外关系史的新篇章。 这次访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民领袖在历史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张人民领袖应该具有恢宏的世界历史视野,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并具备高超的战略和策略艺术。作为十三亿人的领袖,习近平的欧洲之旅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领导人自信的一面。 在巴黎,习近平在演讲中展现出的对伏尔泰、卢梭、萨特、司汤…[详细]

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

新华网(2014-04-08 08:28)

   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 11天的访问期间,中国和欧洲四国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价值700多亿美元;中国和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共同打造四大伙伴关系;中国发表了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规划今后五到十年的合作蓝图。 对此,国际关系问题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推动中欧合作由量向质跨越,进一步提升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部主任崔洪建指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详细]

金灿荣 郭振家:习近平欧洲之行的战略意义

(2014-04-28 08:30)

  精彩导读 ○ 习近平欧洲之行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中国外交战略新格局,成为中国领导人展示中国理念和自信外交的重要舞台。 ○ 从去年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到这次的重要地区欧洲,中国外交点面兼顾,体现的是一套完整和高水平的战略设计。 ○ 习近平出访的文化外交模式,向欧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真诚和坚定的中国形象,用文化自信唤醒了世界对中国更全面的认识。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结束长达11天的欧洲之行。此次访欧,创下了中国外交和中欧关系方面的多个第一,具有“中欧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凸显了中国政府对欧洲战略伙伴的重视,也是新世纪国际局势风云变…[详细]

担当和平发展合作的造桥者——习近平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一

新华网(2014-04-30 08:33)

  2014,是一个历史感凝重的年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从西方到东方,血与火的回忆,穿越历史烟尘,扑面而来。 2014,又是一个各国审时度势调整航向、东西方交融互鉴明显加深加快的年份。春暖花开之际,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推动中欧合作,提出影响深远的重要主张,受到国际瞩目。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从中国看世界,从历史向未来,中国如何与各国共同走向更加和平、安全、美好的新世纪? 打造新兴大国的发展之桥 看中国向何处去,需要界定中国在世界中的坐标。 看未来向何处去,需要认清现实在历史中的坐标。 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发表系…[详细]

东方醒狮与世界交往之道--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二

新华网(2014-05-05 10:38)

  睡狮沉沉一梦,世间沧海桑田。 在不断奔涌前行的世界大潮中,中国——曾经衰老羸弱的东方睡狮,早已苏醒并焕发青春,抖擞精神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访问欧洲时打的比方,生动概括了东方醒狮与世界的交往之道。 护佑平安、兼善天下的和平之狮 在中国文化里,狮子历来被视为“瑞兽”,仁慈威严,象征着兴隆祥瑞。传统中国建筑每以石狮镇护平安,风气至今不泯。 和平、和善、和睦,深植于东方狮子的精神世界与文化血脉之中。 访欧期间,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详细]

习近平访欧关键词:共同安全 文明交流 和平发展 伙伴关系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2 08:10)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朱书缘)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 就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贾文华分析认为,共同安全、文明交流、和平发展、伙伴关系可谓习近平此次访欧的四大关键词。就中欧关系而言,习主席在布鲁塞尔及布鲁日欧洲学院的会谈及演讲中,从战略高度将中国与欧盟界定为影响整个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明确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详细]

习近平访欧十一天:一路文化一路诗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4-03 08:40)

  2000余年前,中国哲人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014年4月1日,这句哲语,从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的欧洲学院播向世界。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为欧洲之行画上句号。 11天、19615公里、4个国家、90余场公开活动。无论是着改良中式服装,引诗词古文,还是谈欧洲名著,习近平11天欧洲行程,一路下来,文化味贯穿始终。 这11天,从孔子到伊拉斯谟,从《西游记》到《马可波罗游记》,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在习近平的文章和演讲中,跨越时空对话。 这11天,习近平向欧洲发出中国声音的同时,也促进了中欧文明交融,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富有文…[详细]

习主席访欧:“魅力攻势”亦在会场之外

新华网(2014-04-03 10:17)

  “习近平在欧洲展开魅力攻势”——法国《世界报》日前对中国国家主席的欧洲之行做出如是评价。 在11天的密集行程中,这一“魅力攻势”无处不在、贯穿始终。它是会场内高层交往的重要共识,经贸领域的累累硕果,更是会场外意趣盎然的人文交流,赋予此行更加动人与温馨的气韵。 会场之外的“魅力攻势”可以是4篇文章。一周多以来,从荷兰到法国,从德国到比利时,翻开当地主流报纸,都会发现来自中国国家主席的署名文章。内容因国而异,但轻松愉悦的叙述风格却是异曲同工——仿佛闲话家常,文章语言简捷平实,既穿插普通人为两国交流贡献力量的感人故事,如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的比利时人,以及用高超医术救…[详细]

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四

新华网(2014-05-07 17:18)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似火,烛照古今。 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多彩、平等、包容——习近平主席访欧期间,就文明交流互鉴提出的六字箴言,凝聚了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感悟和现实思考,为书写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融合新篇章提供了智慧之钥。 多彩——人类文明生气勃勃的共生画卷 人类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习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 说不尽中外交流史上的一段段佳话:汉代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详细]

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八

新华网(2014-05-12 20:08)

  从全球汲取营养,与世界共荣相通,中国从未如今天融入世界。 受益于中国发展,感受到中国脉搏,世界从未如今天瞩目中国。 全球化的舞台上,交流则利益相关,融合则命运相连。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习近平主席日前访欧演讲的这番话深刻表明: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今天,中国改革发展不仅给自身带来红利,也将造福整个世界。 与世界相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如果把世界比作大海,中国就好比是大海中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港湾,二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详细]

习近平主席访欧阐述重要外交理念述评之九

新华网(2014-05-13 09:44)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在法国巴黎援引拿破仑的“睡狮论”,以新的生动概括,阐明中国同世界的交往之道、中国力量增强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以和平阳光驱走战争阴霾 时逢一战爆发100周年,一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成为欧洲热议的话题。人类到底应从一战中汲取怎样的教训? “只要世界人民在心灵中坚定了和平理念、扬起了和平风帆,就能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的强大力量。”访欧期间,习近平主席利用多个场合阐述反对战争与维护和平的相互关系,阐述中国人民珍视和平的坚定信念: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详细]

丁纯:改革已融入中欧文明血脉 增长是两大市场共同追求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2 14:09)

  中国欧盟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欧盟“让·莫内讲座教授” 丁纯在演讲现场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万鹏) 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就此,记者专访了正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 丁纯向记者谈到,当地时间4月1日,习近平主席来到比利时小城布鲁日,这个人口10多万,风景如诗如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在市音乐厅面向…[详细]

孟虹:习近平演讲为世界开启了解中国的“立体窗口”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2 15:00)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万鹏) 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就此,记者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孟虹进行解读。 孟虹谈到,习主席欧洲之行的最后一次演讲选择在创建于战后1949年、位于比利时海滨城市布鲁日的欧洲学院,这既与该学院的历史、宗旨和作用有关,也与这个城市本身名称意寓“桥梁”有关。欧洲学院是欧洲和平发展未来政治精英的摇篮,也是中欧…[详细]

习近平访欧关键词:共同安全 文明交流 和平发展 伙伴关系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2 08:10)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朱书缘)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 就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贾文华分析认为,共同安全、文明交流、和平发展、伙伴关系可谓习近平此次访欧的四大关键词。就中欧关系而言,习主席在布鲁塞尔及布鲁日欧洲学院的会谈及演讲中,从战略高度将中国与欧盟界定为影响整个世界和平、繁荣、发展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明确提出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详细]

沈丁立:习近平演讲以“酒茶论”阐发文明多彩共生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2 08:09)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万鹏) 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指出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欧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指出,这场演讲从中国的悠久文明出发,回顾了我国的历史苦难,引出我国为何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主席介绍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这场演讲因此成为他欧洲之行的收官之作。 在论述…[详细]

冯仲平:“中国不重视欧洲”的言论逐渐失去市场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4-01 15:30)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冯仲平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万鹏 实习生耿序)当地时间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盟总部期间,中欧双方发表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习近平在布鲁塞尔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 冯仲平指出,习主席长达十余天的欧洲之行(包括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令中国不重视欧洲的言论失去了市场。他…[详细]

孟虹:秉持“和平主义”理念,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31 08:00)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万鹏)当地时间3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就此,记者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孟虹进行解读。 孟虹谈到,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已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平崛起的中国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在拯救欧债危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外交正从原来的“被动型”转向“主动型…[详细]

王正绪:习主席的演讲为各国文化的平等与充分发展“代言”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8 09:04)

  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王正绪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正绪。 王正绪谈到,中国的崛起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现象或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现象。中国的崛起代表了一种文化和文明对西方长期持有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强烈的冲击。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开始全…[详细]

冯仲平:中国不能仅是“经济中国” 传统文化大有作为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8 08:17)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冯仲平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 冯仲平谈到,习主席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讲,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加深的体现。以此为契机,中国也将进一步了解世界,世界也将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制造”走进世界千家万户。故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经济中国”。然而,中国是个大国、古国…[详细]

学者: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8 08:32)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马振岗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进行解读。 马振岗向记者谈到,习主席受邀作为首位参观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中国领导人,充分表达了中国对于该国际组织的重视。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往密切,许多国际文化交往…[详细]

沈丁立:习主席首次系统提出中国的世界文明观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8 08:07)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专家学者解读习主席演讲: 王正绪:习主席的演讲为各国文化的平等与充分发展“代言” 冯仲平:中国不能仅是“经济中国” 传统文化大有作为 孟虹:习主席演讲推动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者: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详细]

孟虹:习主席演讲推动世界了解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8 07:59)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人民网北京3月28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学者孟虹。 孟虹告诉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建是一个战争的产物。由于战争源于人的思想,所以唯有在人的思想中筑起一堵保卫和平的有效屏障,才能在未来避免战争,而知识与文化是维护与促进世界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的基础。她谈到…[详细]

贾文华:法国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国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6 08:49)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贾文华(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朱书缘)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里昂,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贾文华。他指出,中法关系基础良好,法国是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国,中欧关系由原来偏重经贸的关系,逐步在向综合的战略性合作发展。 贾文华指出,半个世纪以来,中法关系历经风雨,日益成熟稳健,中法关系基础良好,法国是中欧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推动国。贾文华说:“欧盟对华关系好多议题议程都是由法国率先提出,德国支持,英国不反对,这个议程就会形成,否则就会很难…[详细]

丁纯:中法两国已成为“知天命”的特殊朋友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6 13:19)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座教授” 丁纯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万鹏)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里昂,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就此,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 丁纯谈到,昨日习主席正式访法,正如他在《费加罗报》撰文标题所高度概括两国的关系,“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由于中法两国各自坚持独立自主、互利共赢、互惠共容的精神,从50年前中法正式建交开始至今,中法关系拥有多个令人骄傲的“第一”,已经成为“知天命”的特殊朋友。由于中法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及法国在…[详细]

中国驻荷兰前大使朱祖寿: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3-25 08:08)

  前中国驻荷兰大使朱祖寿。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朱书缘)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对欧洲的访问,荷兰是习主席访问的第一站。就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国驻荷兰前大使朱祖寿,他认为,习主席此次出访充分反映中国对中欧双边关系的重视,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主基调。 访欧首站荷兰 中荷关系基础良好前景广阔 习主席访欧的第一站是荷兰,这是中荷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2年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到访荷兰。朱祖寿说,这充分反映中国对荷兰乃至欧盟整体关系的重视。荷兰在欧盟中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发展基础很好,中国和荷兰关系走在中国和欧盟各国家关系的前列。习近平访问荷兰期间,分别与荷兰国…[详细]

孟虹:习主席提中国核安全观立足于世界持续和平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5 09:38)

  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和德国研究中心学者孟虹。 孟虹指出,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有愈半个世纪的历史,它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积极应对潜在核安全风险的挑战。此次习主席亲自参加第三届核峰会,向世…[详细]

周弘:中法建交表明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7 08:58)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周弘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6日在巴黎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回顾中法建交50年的成就经验,规划未来两国关系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中法如何承前启后,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记者就此连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 周弘谈到,习主席在会谈中总结了中法两国关系发展四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要“共同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同时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习主席的讲话是对中法两国良好的发展关系的肯定。五十年前,中法…[详细]

沈丁立:习近平“三点主张”高度浓缩了中国核安全观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6 13:29)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万鹏)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5日继续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后时代的核安全进程讨论会并发言,强调建立以公平促合作、以合作求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认为,习主席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分别就核安全义务的公平性、核安全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核安全发展的平衡性提出三点主张,高度浓缩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沈丁立指出,首先,围绕核安全义务的公平性,习主席强调各国在承担核安全义务的问题上,要从国情出发。主权国家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的前提,是确保其国…[详细]

周弘:习主席欧洲之行将促进中欧战略合作对接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4 12: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周弘 (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万鹏) 北京时间22日上午9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乘专机从北京出发赴荷兰,开启他就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核安全峰会与访欧之旅。习主席此次欧洲之行,会对中欧未来关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记者就此连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 周弘指出,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中欧之间深层次相互理解,扩大中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共识,加强中欧在发展战略和治国理政方面的合作。她指出,当前中欧合作关系仍围绕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主题展开,习主席的欧洲之行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洲2020战略”的对接。她…[详细]

沈丁立:提出“中国核安全观”体现大国责任担当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5 09:53)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万鹏)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指出,习近平主席刚刚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的讲话,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中国的核安全观有三大亮点。 沈丁立谈到,习主席阐述了发展核能与安全发展核能的四组辨证关系。这里所讲的安全发展核能,不是指核设施本身的性…[详细]

贾文华:中国提“核安全观”利于各国达成保障核安全共识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4-03-25 11:1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贾文华(资料图) 人民网北京3月25日电(朱书缘)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贾文华,他认为,习主席提出中国的“核安全观”,是希望能够在各国间形成共同的理念,在共识基础之上上升为合作制度和机制,共同合作,保障核安全。 贾文华指出,习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观”,是其此前提出的“以发展求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以创新求安全”五个原则在具体领域的应用,这“五个原则”是这次…[详细]

报道简介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核安全峰会并出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人民网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实时邀请各界专家解读系列活动。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