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沈丁立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万鹏)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5日继续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后时代的核安全进程讨论会并发言,强调建立以公平促合作、以合作求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就此,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沈丁立认为,习主席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第二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分别就核安全义务的公平性、核安全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核安全发展的平衡性提出三点主张,高度浓缩了中国的核安全观。
沈丁立指出,首先,围绕核安全义务的公平性,习主席强调各国在承担核安全义务的问题上,要从国情出发。主权国家加强核安全能力建设的前提,是确保其国家权利与其核安全的责任相符。中国提出这样的主张,是它作为发展中的核能使用大国,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协同发展核能、共担反核恐的重任指出了方向。
其次,关于核安全体系的完整性,习主席指出了打造核安全国际架构的途径。这一全球体系的核心,是以国际原子能机构为中心平台,通过各种多边机制与倡议的有益补充,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有效保障。在这样的全球体系中,国际社会的各个行为体都有机会在国家层面为世界反核恐做出贡献。
最后,沈丁立谈到,针对核安全发展的平衡性,习主席再次明确他之前在峰会发言上的核心思想,即发展核能与安全发展核能之间的辨证关系:坚持发展核能不动摇,坚持核安全不放松,两者互为倚托,两者不可偏废。国际社会既要共享和平利用核能的成果,也要实现包括反核恐的普遍安全与持续发展。
系列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