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 孟虹
人民网北京3月31日电 (万鹏)当地时间3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人民从自身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就此,记者连线了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学者孟虹进行解读。
孟虹谈到,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已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平崛起的中国在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在拯救欧债危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外交正从原来的“被动型”转向“主动型”和“创造型”,对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重大决策、机构自身的改革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均产生着日渐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之路在世界赢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赞赏,国际舞台上先后出现了中国“机遇论”和“合作论”,同时也出现了“威胁论”、“竞争论”和“责任论”等不同观点与期望。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成为中国新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孟虹告诉记者,中国与联邦德国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合作虽因国情、历史、文化不同而时有摩擦,但总体来看稳中求健,发展态势良好,引领中欧发展。2011年,中德独树一帜地建立了政府磋商机制。目前,两国已拥有愈60个双边政府级合作和对话机制。在此基础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首次出访欧洲之际于3月28至30日到访欧洲一体化“领头羊”和“发动机”的德国,一方面与默克尔总理携手进一步“全方位地推进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两国未来在国际事务、中欧框架和双边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更上一层楼,另一方面积极应对挑战,向德国人民和世界诠释新时期的中国和平外交观。为此在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应德国外交部的安排,在位于勃兰登堡门附近的著名科尔伯基金会发表主旨演讲。创建于1959年的科尔伯基金会以促进国际政治、教育、科技、社会、文化领域的发展与沟通为宗旨。1961年,该基金会设立了旨在为未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思想源泉和动力的“伯格多夫论坛”,原联邦总统、德国“统一之父”和曾亲自参与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里夏德·魏茨泽克近20年来一直担任该论坛主席。1973年,基金会还特别设立了“历史竞赛奖”,鼓励年轻的一代积极反思德国的发展之路。2011年,为了迎合重新崛起的德国发展需要,该基金会又引进了旨在探讨德国与欧洲外交政策的“柏林外交政策论坛”。
系列解读:
相关专题 |
· 专家学者解读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 · 孟虹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