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關於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養老是系統工程,必須突出重點、統籌推進
養老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家庭方方面面。我感到,有效解決養老問題,是加快科學發展特別是社會發展的機遇。為此,必須突破傳統模式,建立嶄新的社會養老理念,重點突破,統籌推進。
完善工作機制。養老問題千頭萬緒,與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息息相關。一直以來,養老工作僅僅依靠民政等少數部門組織推進,力量十分有限,必須盡快建立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切實加強協調配合。要將養老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辦實事”范疇,列入目標考核內容,每年進行檢查督辦。
1.創新養老模式
從湖北發展養老事業的實踐中,我體會到,養老模式應該與國家或地區的國情、區情相結合,與經濟發展水平相結合,與老人的居住習慣相結合,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在武漢調研了解到,在漢口、武昌的中心城區,條件稍好的公辦福利院都是常年滿員,有的老人甚至已經排隊等待兩年多,仍一床難求。對民營機構養老,一方面老人對其信任度不夠,另一方面條件優越的民辦養老機構往往收費很高,一般收入的老人難以承受。再就是離開生活多年的環境到新的地方養老,絕大多數老人接受不了。我認為,湖北的主要養老模式應為社區居家養老。據調查,武漢市九成以上的老人更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我打了個形象的比喻,社區居家養老就像生活在一個無圍牆的養老院,很好地彌補了家庭養老功能的衰退,適應了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需求,有助於老年人安度晚年。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老年群體的不同需求,積極探索異地養老、度假養老、以房養老、企業養老、自助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模式。創新養老模式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要想辦法讓老年人有事干,除了干自己的事,還要參與到養老工作中來,讓老人在干事中主動養老,而不是無所事事“被養老”。通過創新養老模式,讓老年人真正達到養身、養心、養腦相統一。
2.加大政策扶持
養老體系具有公共產品屬性,政府必須承擔養老的社會責任,發揮主導作用。要創造良好的養老政策環境,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投資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今年初,我在調研中詳細了解民營養老機構的服務設施、服務標准、收費、運營狀況等,並仔細詢問了入住老人的生活情況。通過調研,我發現民辦養老機構普遍存在“四難”:用地難、貸款難、用工難、運營難。為此,省委、省政府進行認真研究,迅速完善落實了規劃、土地、稅收、醫療衛生和老年病護理、職業培訓、金融等優惠扶持政策,嚴格落實了有關稅費減免及水電氣、電話、電視網絡等優惠政策。加大養老政策扶持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深入研究現有政策落實后,養老仍然得不到保証的特困地區、特困人群的養老政策創新問題。我在鐘祥市柴湖鎮四新村調研時,發現80歲的王玉蘭老人與自小患腦膜炎的殘障兒子生活極其困難,養老和低保政策都落實后,娘兒倆每月全部補助隻有200多元。對有關政策落實后養老仍然得不到保障的困難群眾,就要創新扶持政策,制定“特保”政策,提高標准,確保特困地區、特困群眾老年生活得到切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