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有所養是民生要計——關於養老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4.積極開展農村養老服務試點,努力探索農村養老新途徑
農村人口居住分散,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為了解決農村的養老服務問題,湖北省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探索開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工作試點,制定出台了《關於開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工作試點的指導意見》,採用試點先行、政策指導、資金扶持等辦法,按照村級主導、政府支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自助互助、社會參與的原則,要求試點村達到建設一個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成立一個養老服務互助協會、配置一套滿足基本服務需求的設施設備、建立一套日常活動管理制度、形成一個長效運行機制的“五個一”建設目標,實現老年人自我管理、互助服務。目前全省共建立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807個,成立村級老年協會9000多個,初步形成了村委會籌資興建、利用村閑置小學改建、利用或改建村級房屋、中心戶提供富余房屋、利用農戶開辦的小超市、設在空巢老人家中、利用鄉鎮福利院等7種各具特色的農村養老服務新模式。
5.完善社會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不斷提升養老工作制度化水平
社會養老服務法律法規和政策是做好養老工作的依據和制度保障。科學的政策法規體系,能明確政府、部門、組織和個人在養老工作中的職能、權限和義務,協調各方關系,規范各自行為。湖北省先后出台了《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化的決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老齡辦等部門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的通知》等文件,強力推進養老事業發展。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多層次、多層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了社會養老服務政策法規體系。比如,武漢市出台了《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編制了《武漢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頒布實施了《武漢市社會辦養老福利機構管理辦法》。以上政策法規的建立完善,有效地推進了養老工作。
盡管我省養老工作開展了有益探索,初步建立了養老服務體系框架,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養老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一些地方對人口老齡化、“銀發浪潮”的嚴峻形勢估計不足,對政府應當履行的基本養老服務職能認識不到位,人力、物力投入都不夠,資金投入不夠。二是對養老問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都滯后於社會發展。養老工作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不系統、不得力。三是社會化養老程度不高。社會化養老機構、設施、人員還滿足不了“未富先老”的需求。公辦養老機構發展力不從心,民辦養老機構發展不規范。四是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目前,我省僅有26.5%的城市社區建有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3.2%的村建有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動中心。五是社會養老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待遇低,隊伍不穩定。現有養老護理人員存在“兩大三低”現象,即年齡偏大、勞動強度大,收入低、學歷低、技能低。養老服務專業人員欠缺,按照國家養老護理標准,武漢市專業養老護理人員缺口至少有6000人。養老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難招、人難留”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