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座教授” 丁纯
60年前,周总理在代表新中国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提出了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在此后的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得到与会国家广泛的响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会议公报和宣言的主要内容,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规范和重大准则。也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和践行的我国外交政策基石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今天,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个甲子之际, 我们回顾和检视其发表的当时背景对其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和成就,有更清晰的认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第一代中国领导人面对新中国刚刚诞生时期我们底子薄、朋友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敌视和封锁、挑拨我们和邻国关系的险恶处境下,为争取最大程度地搞好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间的友邻关系、最大可能地团结国际上各种力量、打破封锁、充分反映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而提出的。它奠定了我们独立自主外交价值理念和政策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历代领导人和各届中国政府所贯彻和践行。为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赢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处理好我们与邻国关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60多年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念提出、发展和实践,不仅为中国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搞好与邻国关系,赢得朋友和尊重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因其顺应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要求推翻西方列强和殖民地宗主国旧秩序的强烈呼声,也为此后国际社会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提供了价值理念,使其在国际上日益获得了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普适性的价值认同,成为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作为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国际关系和国与国交往准则,被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正如外交部刘振民副部长所总结的: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再到“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巨大贡献, 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构成了中国的软实力之一。
60年斗转星移,世界发展了剧烈的变化,国际力量相互博弈,此消彼长,中国和外部世界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精髓:其展现的“主权观”、“和平观”、“共赢观”以及“正义观”,历久弥新,显现出其超越时代依然适用的普适价值,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以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审时度势,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赋予了其创新内容,给全球化和中国崛起背景下我国的外交政策实践,以及世界格局迅速变动情形下的国际社会交往准则重塑赋予了创造性的新内涵。习主席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仔细回顾其出台的背景、经历和高度评价了五项原则的跨时代历史功绩后,高屋建瓴而又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新时期我们继承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六点主张和看法,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我们的“主权观”、“安全观”、“共赢”和“正义观”,堪称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方针的总宣示。
在主权上,新内涵突出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倡导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国家间的平等共处,强调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不可侵犯,尤其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反映出我们誓做国家主权的“坚定捍卫者”;
在安全上,坚持共同安全的理念,倡导以和平对话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我们所面对的各种挑战,包括国家间冲突等传统安全问题,以及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新型非传统安全挑战。表明了我们做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有力维护者”的坚定信念;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强调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主张各国在经济上的互惠互利,坚持包容性增长,让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惠及他国,寻求建立公平公正和开放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寻求共同繁荣;
文化上,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推崇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同时,明确指出: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应该是“合作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和赢家通吃;宣示了我们在国际关系领域将坚持对公平正义、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不懈追求。
值得关注的是,习主席在讲话中再次重申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我们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郑重承诺,不仅明确地回应了近来由于相关国家的刻意渲染而加深的外界对我国国力增大后是否会称霸和扩张的疑虑,而且还就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与美、俄、欧洲和亚洲关系做了具体和全面的阐述。
习主席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对维护我国核心利益、重大关切以及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和态度,相对目前存在的力图围堵遏制中国和制造周边摩擦的繁杂情形,讲话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讲话对目前存在的主权上以一己私利非法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在安全上以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的所谓绝对安全、热衷于使用武力、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解决纷争、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在文化上实行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的一些国家的行为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可谓义正辞严,主持了国际公义,显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底气。
(作者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