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别关注:GDP跑多快才能稳住就业?

记者 白天亮

2014年04月11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GDP跑多快能稳住就业

制图:蔡华伟

经济增速放缓,最让人担心的是就业。去年全年GDP增速7.7%,较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接近10%的增速低了不少。多方预测显示,中国经济未来将延续这种中速增长的态势。

要保证就业不受大的冲击、不出现明显波动,至少需要怎样的经济增速?

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同向变动,是增加就业的前提。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1980年至2009年,我国GDP从4546亿元增加至340507亿元,年均增速10%。同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就业总人口由1980年的42360万人上升至2009年的779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88万人。

不过,我国也始终存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不匹配的问题,形象地说就是“GDP和就业都在增长,但GDP跑得更快”。以在GDP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投资为例。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从1997年的1919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3920亿元,投资增长近10倍。但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对应的就业人数,从2000年的0.88人下降到2009年的0.16人。即便考虑物价因素,这一比例也呈现持续下降之势。

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是否实现良性互动,无疑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弹性这一指标常常被用来考察二者关系。就业弹性是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有学者说,我国就业弹性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并大声疾呼要警惕“无就业增长”,增加了公众对经济增速下降可能冲击就业的担心。

就业弹性变动情况究竟怎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关于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的大型课题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波动较大。按5年计,“八五”时期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城镇就业净增34万人,“九五”时期增加至96万人,“十五”“十一五”时期约为86万人,进入“十二五”以来又有所提高。净增就业与人们常常提及的新增就业的主要差别在于,新增就业包括自然退出的一部分岗位,每年在300万—400万之间。

课题组由此测算,按照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就业弹性考察,“十二五”期间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对应着不同的拉动就业人数。第一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7%,拉动就业人数860万人。第二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7.5%,拉动就业人数908万人。第三种情形是,平均经济增长率8%,拉动就业974万人。目前,如果就业弹性与过去10年基本一致,则至少要有7.5%或更高一些的经济增速,才能保证就业基本稳定。

“一个好迹象是,近两年就业弹性正在提高。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经济的总盘子不断扩大。”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GDP同样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实际增量要超出新世纪头10年的平均水平,也将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结构调整有新突破。2013年,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达到8.3%,高于二产的7.8%和一产的4%。今年一季度延续了这种好势头,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力更强。据测算,当前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应的新增就业数量已能够达到150万人左右。据此推算,GDP增长7.5%左右,基本能实现今年提出的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GDP增速如果降至7%或更低,则有可能会对就业产生大的冲击,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失业等。

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强调,为了保就业,仍然需要保持一种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已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保“8”,在经济增速换挡期,更应当着眼于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