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关注:女大学生如何过“就业歧视”这道坎儿

记者 邱玥

2014年05月05日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女大学生:如何过“就业歧视”这道坎儿

广州市妇联近日发布《广州女大学生调研报告》显示,超七成的女大学生表示,自己或亲朋好友遭遇过女性就业歧视,仅7.3%无此种经历,76.9%认为应通过加强立法来解决女性遭遇就业歧视问题。在各种应聘中,遭遇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为数不少。从用人单位直接发布“只招男生”的显性歧视,到筛选简历时刻意挑选男生的隐性歧视,种种明里暗里的限制性要求,成为挡在女大学生就业路上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逾六成女大学生遭就业歧视

“投了不下五十份简历,都没有换来一份工作。”在安徽大学首场大型招聘会现场,安徽大学的2014届硕士毕业生简林告诉记者,在出去求职之前,她对自己的就业比较有信心:“我的要求不高,只想找一份和自己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口的工作就可以了。”

到了现场,她才感到现实和理想有很大差距:“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标注,但我能感觉到,这里的大多数企业不喜欢招女硕士,除去研究生对岗位薪资待遇的心理预期较高外,更主要的是认为我们这些女孩子年纪大了,马上面临结婚生育等一系列‘麻烦’,本科生比我们有优势。我和几个同学转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女大学生遭受就业歧视程度究竟如何?近期,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专门针对在京十所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及婚育意愿情况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女大学生遭受的就业歧视现象不容乐观,参与调查的1000名北京各大高校女大学生中,有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在面试过程中是因为性别原因而遭到淘汰的。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孙晋指出,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广泛存在于女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之中。更有甚者,有些用人单位在对女大学生求职者进行面试时,会提出限制女大学生履行母职等一系列苛刻条件。“比如,要求女性‘在五年内不许结婚生育,否则将自动辞退’等,由此造成女大学生求职者的机会不公。”

政策难落实催生“曲线就业”尴尬

复旦大学大四女生柯敏不久前获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即将在9月份开始3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同时她现在已经做好准备,第一年结婚,第二年生孩子。她告诉记者,常听说女大学生因为未婚未育而遭到隐性歧视,如果女硕士毕业后再结婚生子,会在求职上更为不利。“还不如趁读书这几年,把这些事情都搞定,到时候以‘已婚已育人士’去应聘,竞争力会增加不少。”

记者采访发现,高校有不少女生像柯敏一样,志在读研前或读研期间搞定“人生大事”,以增加就业竞争力。女生读研期间解决婚育问题,原本是合法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然而,一些女生这样做的原因,只是为了“曲线就业”,避免被用人单位歧视、拒录,无法不让人发出一声叹息。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专家张敬婕分析指出,造成目前这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从表层来看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产业结构不合理,女性就业优势领域尚未全面成型;同时,反对就业歧视的政策在现实层面执行和监督情况不理想;深层原因则是用工单位和整体职业环境中长期存在着“男女有别”的性别隔离以及“男强女弱”的性别歧视观念。

张敬婕告诉记者,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受访者认为反对就业歧视的政策在现实中不一定能得到贯彻,而且对于遭受了就业歧视,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说不清(48%)。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不投诉和不曝光。

“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因而难以确切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平等权利,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孙晋坦言。

如何打破女性就业“玻璃天花板”

采访中,记者发现就女大学生本身对就业歧视的概念认识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类女生认为确实存在就业歧视,政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她们就业;第二类女生认为没必要贴标签,把女大学生定位为弱势群体,为她们出政策,这本身就是种歧视;第三类女生认为社会用人确实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女性男性各有角色分工,这种职场上相对弱势的角色可能更适合女性。

“女性平等就业并非等于所有工作都采取男女一个标准。”张敬婕指出,在有些领域,需要向女性倾斜性的政策,比如高层管理岗位,因为女性晋升以及高层就业存在着“玻璃天花板”的现象。“从女性就业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增强自身信心,无惧于竞争更高职位,另一方面要增强权利意识,对于就业市场中出现的性别隔离和性别歧视现象做到不妥协。”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理工科的女大学生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英才网联总编苑航指出,有些行业企业如建筑企业,有的职位如需要长期在工地的,只要男生。这种现象也不是完全出于性别歧视,而是岗位的特殊性。女生在找工作时,尽量要避开性别差异化较大的岗位,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投递简历。“如果一个岗位,对性别要求并不明显,企业为了规避女性入职后的结婚、生育等实际问题,而拒绝招录女生,这就是典型的性别歧视。”

业内人士建议,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保障和促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确立性别平等、就业公平的社会文化环境,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企业在招聘时不应持先入为主的观念筛选人才,而应当为女性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并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同时考虑到女性特有的生理情况,为她们建立良好的生育保障机制,这是一个合格的企业该有的基本素养。(本报记者 邱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