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别关注:思想家在想什么?十大思想人物把脉中国思想走向

2014年03月18日11:0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思想家在想什么(24)

  作者感言:

  人民论坛记者:公老师,在新形势下,中国若想占据世界的制高点发挥引领作用,您认为最缺少什么?

  公方彬:世界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放飞的思想和创新的勇气。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说过一句话,中国若想领导世界,需要学美国脸皮厚。此话虽属调侃,其实想说明,当领袖需要宽广的胸怀,同时容得下批评。我们今天确应思考大国崛起的本质,进而努力修养和提升大国品质。与此同时,还要着力于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既然大国崛起于文明创造,引领世界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走在前面,如果没有世界眼光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不可能担当此任。

  人民论坛记者: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强调信仰信念?

  公方彬:规律而言,政治集团是因相同的信仰信念凝聚起来。从特殊性上讲,中国共产党更需要强调信仰信念,因为不仅是集团的性质宗旨,还是对集团成员的要求,都在强调党没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利益,党的成员也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然不是私利驱动,就必须依靠信仰信念的力量。人的动力之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物质,另一个是精神。

  人民论坛记者:当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当如何解决?

  公方彬:主要问题是教育方式和方法问题,我们还没有做到,把价值理念有效灌注于人们的行为,存在着教育和行为的脱节。对照分析更清楚,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写进宪法,进入社会规范和评价体系,即起于柔性落实为刚性,让人在生活中直接感知,并且不能违背。我们则是教育归教育,实际行动是另一回事,甚至最终价值观成了抽象的符号而缺少质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借助法律来推进和强化,努力将柔性约束刚性化。

  (人民论坛记者徐艳红采访整理)

  思想小传:

  公方彬生于1962年,山东蒙阴人。现任国防大学教授,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大校军衔。1980年底入伍,3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84年3月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思想工作骨干”荣誉称号,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4月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高中刚毕业就在不经意间参与到山东《大众日报》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当士兵时开始在《解放军报》发表理论文章,强烈的理论热情让他3次走上战场也不放松思想。他两次荣立一等功,都与思想和理论有关,这在全军绝无仅有。

  他最初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后来发展至人的自我修养,专题报告上了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进入播出频道前十名,相关著作获国家图书奖系列奖项,再后来开展核心价值观为重心的思想精神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撰写发表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军人核心价值观系列文章,产生广泛影响,其研究报告进入决策。出版了“看当下中国”系列著作:《决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觉悟中国》。他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第三次飞跃,保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保证社会主义焕发青春和活力,出路在民主政治,支点在确立新政治观”等观点引巨大舆论反响。“新政治观”一面世,迅即“洛阳纸贵”。

  公方彬认为,即使体制内的思想者,在一定阶段或特定情况下都会与社会发生矛盾乃至冲突,这不意味着思想者反社会,也不意味着执政者与社会不包容,而是规律使然。思想者追求在思想的道路上奔跑,并且是加速度,而社会需要平衡和稳定。如果错位或落差过大,结果必然会牺牲掉思想者。公方彬断言,一个民族没有人倒在思想的道路上,这个民族的历史是很苍白的。他矢志做一个倒在思想道路上的人。

  公方彬追求实践中的思想,他研究信仰信念和价值观,研究人生观和道德观,都奠基于个人的实践。他不间断资助贫困地区学生读书32年,以150多万元的稿费和工资,资助760多名贫困学生读书,其中360多名考入北京大学等高校,最早受助者已经成长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青年教授。他不认为自己高尚,而认为这是思想者的必修课,是思想的源泉。人类历史上有两部同名《忏悔录》,一个是神学大师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另一个是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忏悔录,二者都直指自己的灵魂。公方彬说资助学生的过程就是自见灵魂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

  公方彬更强调思想回归实践,正是这样才有了上报中央和军委总部的99份(项)内参和建议,又因为他的责任和勇气,很多建议被决策者采纳。利比亚撤侨、中国外援、联合国涉叙投票等内参都有中央领导的批示。作为军队外宣专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约评论员,他接受媒体采访,阐述自己独到的理念;他出版报告光盘,到国家部委、高校和部队作报告上千场,直接听众达百万人次,实现了思想的广泛传播……

  公方彬说自己思想停止于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

  (人民论坛编辑部整理)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