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别关注:思想家在想什么?十大思想人物把脉中国思想走向

2014年03月18日11:08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思想家在想什么(24)

  作者感言:

  作为中国学者,我们应该自觉地意识到,我们不是一般意义的南方国家学者,更不是霸权意义的北方国家学者,而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大道、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者。那么,我们的学术追求是什么?我们的学术责任是什么?我们的学术舞台是什么?

  我们的追求是“与中国兴盛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变革俱进”;我们的宗旨是“知识为民、知识报国”;我们的理念是“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还要想国家之所未想”。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应当成为国家未来的“瞭望者”,国家战略的“谋划者”,国家智库的“担当者”,国家治理的“监督者”,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看得更准。中国既是我们学术创新、学术思想的来源,更是我们实现学术追求、承担学术责任的大舞台、大天地,我们才能大有作为,大有希望,大有贡献。

  作为一个大学的思想库,国情研究院的专长就是国情研究与国策研究。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榜上有名,我本人也有幸被评选为人民论坛“2013年度十大思想人物”之一。我们作为当代中国学研究者和公共决策智库,始终坚持“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的理念,要持续地不断地提供有益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理论、思想和创意——这都是典型的“国家公益性知识”,正所谓“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不以学术图名,不以知识牟利。我们正处在当代中国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代,又拥有最大的学术舞台,要能够及时反映当代中国学这一新学科的前沿课题、最新成果和重要进展并将其及时转化为公共决策知识,引领社会发展潮流,为中国对人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具有正能量。

  (人民论坛记者艾芸采访整理)

  思想小传:

  胡鞍钢是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

  胡鞍钢教授著作颇丰。1988年,《生存与发展》问世。在这部成名作中,胡鞍钢系统地把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等重大问题纳入中国中长期发展体系中加以研究。针对当时经济发展“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他指出,中国国情中的限制因素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不断量变的积累进而部分质变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也必须是坚持持久战。胡鞍钢还富有远见地提出,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可能选择西方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只能独辟蹊径,根据中国国情,寻求一种新的长期发展模式,探索一种中国独特的生产力发展方式。

  1993年6月中旬,胡鞍钢与王绍光合著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摘要在新华社内部发表后,再一次引起决策层的高度关注,为1994年之后的中国财政税制体制改革提供重要背景和参考依据, 报告内容所建议的7项建议有多项先后被采纳和实施。该项研究奠定了胡鞍钢在学术界,特别是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里无可争议的地位。

  2003年4月13日,胡鞍钢执笔撰写了《全面积极应对全球SARS危机》一文,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这是较早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递交的有关如何处理SARS危机的报告,提出9点建议,后来也陆续被采纳。

  2011—2012年,相继完成了《人间正道》《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一系列研究与著述。2012年,围绕着党的十八大主题,胡鞍钢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后写了17篇国情报告,许多重要成果已吸收并反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人民论坛编辑部整理)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论坛》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