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導語: 近一段時期以來,從李克強總理“上下限論”,再到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合理區間論”,新一屆政府的“底線思維”日趨清晰,而這也是求解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未來“改革邏輯”的關鍵。對於下一步政策走向,決策層正在結構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中取舍拿捏。從國內來講,大家最關注的是GDP的增長速度。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到底是多少?“底線思維”如何來全面理解?
汪同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進入人民網汪同三專欄
GDP7.5%年增長目標應該可以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所所長汪同三研究員認為,從國內來講,大家最關注的是GDP的增長速度,會不會跌到7%,會不會跌到6.9%以下,應該說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我們需要警惕,要把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來的穩增長的方針落實好。
  還有一個我們要關注的風險是外部風險,現在國際上金融危機,特別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影響還在發酵,會不會出現新的問題,對我們產生一輪新的沖擊,這是我們要關注的,所以怎麼樣實現國內保穩增長的目標,保持經濟增長速度在我們的底線之上。另外要注意防范國際上可能帶來的新的我們預料不到的沖擊。【全文】
中國經濟景氣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7.5%”有望實現 主要風險是放鬆轉方式>>詳細

  從7.5%的經濟增長目標來看,我們認為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上半年經濟增長7.6%,比年度目標高0.1個百分點,為全年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基礎。目前國際經濟形勢趨於穩定,出現明顯惡化的可能性不大﹔支撐投資增長加快的基礎設施投資動力仍在,房地產投資增長比較平穩,一定程度上能抵消制造業投資增長的下滑。
  消費增長經過年初擠去公款消費泡沫后已趨於平穩,如果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有新的進展,可望推動下半年消費增長回升。綜合來看,通過努力,我們有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鄭新立:七大改革保証未來10年內經濟增長8.5%以上>>詳細

  去年我國人均GDP達到6090美元,再用十年時間,實現人均GDP翻一番,到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的時候,人均GDP就可達到12000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從國際經驗來看,目前我們正處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艱難爬坡階段,這就需要通過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以經濟轉型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實現“雙倍增”的目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關鍵在於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將經濟增長的潛力釋放出來。對照發達國家的經驗,分析我國的實際情況,潛力主要來自七個方面。
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

張茉楠:“底線思維”不意味改革向增長低頭>>詳細

  新一屆政府為何強調“底線思維”?是因為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威脅持續增長的因素逐步顯現。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6%,這是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五個季度低於8%水平。由於需求低迷在下半年還可能持續,傳統總需求管理政策效力大為減弱,經濟增長觸碰到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限的壓力很大。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到底是多少?
  相對於潛在增長率,中國經濟增長率到底是高是低?這些都是“合理區間論”必須探討的問題。相比潛在增長率,有觀點表示,今年二季度7.5%的增速高於6%到7%的潛在增長率﹔而另一種觀點認為,現階段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仍在8.5%左右。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

李鐵:借城鎮化拉高GDP的路徑需要摒棄>>詳細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城鎮化是給農民市民化雪中送炭。這就意味著借城鎮化來大建基礎設施,拉高GDP的路徑需要摒棄。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過去30多年的發展中,我們的城鎮化是靠政府主導的。對政府的政績考核相當於高考分數,對於政府的官員來說,他的指揮棒就是GDP的考核。因為如此,很多政府就把它的精力放在抓項目、建新區開發區、建高樓、修大馬路、建廣場等上面,像抓GDP一樣抓城市建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

陳昌盛:守底線化風險是當前宏觀政策的重點>>詳細

  堅守底線並不僅僅是穩增長或保增長,當前要把重點放在調結構、去杠杆上,有序釋放已經積累的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房地產泡沫、嚴重產能過剩和影子銀行,是當前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風險。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仍處在預期范圍內。在向中速增長階段轉換的進程中,舊的增長慣性依然存在,新的平衡尚未形成,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愈加顯現,經濟運行的脆弱性、不確定性超出以往。展望下半年,國際經濟形勢總體企穩,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經濟運行需要在調結構、去杠杆、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宏觀政策應堅持守住底線、以穩促進的思路,把控制和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經濟運行基本穩定,促進增長階段平穩轉換。

shengdouhun  需要我們在地方發展的考核體系中、在官員政績的評價標准上,將GDP放在次之的地位,給地方和官員吃下定心丸,讓他們能放開手腳、甩下包袱去關注發展民生。【詳細】
流年碎影00   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意味著發展目標和發展質量降低,相反是提高發展目標的必然結果。不再刻意追求經濟發展速度、不再崇拜GDP。【詳細】
使用其他帳號登陸:

  隨著二季度GDP數據的公布,一些國際輿論紛紛唱衰中國經濟。但是在許多專家看來,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卻並未失速,在確保穩增長的同時也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現在“降虛火”是為了將來增長更健康。
  面對外界的各種雜音,中國應該抵制住干擾並且堅持自己的經濟發展節奏,通過改革釋放增長紅利,在穩增長的基礎上,進一步調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本期編輯:萬鵬】                       

往期回顧

觀察家

進入人民網大型理論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