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经济回升利好多 政策调控空间大
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滑出“底线”
记者 周小苑
2013年07月26日08: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滑出“底线”(热点聚焦)

  近日,汇丰银行公布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47.7%,创下11个月以来新低。同时,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为48.2%,创下9个月以来最低。这一数据的持续走低,增大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也引发了一些国家希望中国经济提速的言论。对此,专家认为,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是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不会出现硬着陆。管理层强调增长的下限是稳增长和保就业的表态,也表明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滑出底线。

  “降虚火”是为了更健康

  随着二季度GDP数据的公布,7.5%的增速引发了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继续放缓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舆论纷纷唱衰中国经济,国际投行也再次调降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但是在许多专家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却并未失速,在确保稳增长的同时也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现在“降虚火”是为了将来增长更健康。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是在预料之中。”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虽然下行的压力短时期还难以改变,但是不会出现硬着陆。应该容忍GDP的速度放缓,要向地方政府、地方官员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在增长的质量、增长的效益方面多做文章,不要追求增速有多高。

  在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看来,中国目前的发展仍然是稳中有升,发展平稳,而且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如果现在力求所谓“开门红”,满足社会舆论的要求,今后改革就越来越困难。他表示,新一届政府为什么在执政第一年就允许低速发展情况的出现?这是中国经济调结构的必要,现在是在调结构、保发展的着眼点上来平衡。过分强调调结构影响就业稳定不行,如果为了保就业为后来经济发展埋下太多困难也不对。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7%到8%的平稳增长区间,并且这一特点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拥有经济增长后发优势

  事实上,支撑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有利因素还很多,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依然较大。在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参考发达国家同时期的发展模式,拥有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至少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

  那么,驱动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潜力是什么?从新一届政府释放的信号来看,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更被看成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张立群认为,城镇化将带来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包括带动城市群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消费市场、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以及提高就业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服务业也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未来可挖掘的巨大潜力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大容纳器,中国将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新四化”的重要方面,作为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突破口,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举,坚持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不被西方言论打乱节奏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在引发全球各国担忧的同时,一些国家再次发出“中国责任论”的言论,试图让中国再次刺激经济增长,承担更多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担。然而,面对外界的各种杂音,中国要不受干扰而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节奏,通过改革释放增长红利,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看来,当前宏观政策有三大要义:一是新方向,以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二是新引擎,用好城镇化内需“最大潜力”和创新驱动战略;三是新动力,用改革释放“最大发展红利”。

  辜胜阻表示,稳增长不能再用经济刺激和房地产拉动的老办法,而应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一要在城镇化问题上,推进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的化解;二要在工业化问题上,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三要顺势而为,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四要充分利用改革红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体制改革;五要化解资本“脱实向虚”问题,重振实体经济;六要在提高老百姓收入的基础上,培植和引领新的消费热点,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责编:万鹏、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